资本“惹祸 ”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俊晶 实习记者 刘珊珊 北京报道
8月30日,宝信汽车(1293.HK)正式宣布以3.05亿美元收购燕骏汽车集团(NCGA Holdings),待收购完成后,燕骏汽车将成为宝信的全资子公司。然而,这一掺杂巨额资本介入的并购却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由于公告中没有涉及中方员工的安置问题,燕骏汽车全国2000多名员工的去留将成为未知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宝信汽车此次的收购行为是资本最大限度逐利性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汽车流通企业现有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出现的问题。汽车流通行业需要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支持,即使经营权出现更迭,也应在不伤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此次资本与汽车流通行业碰撞所引发的问题正在膨胀,经历了十年“野蛮增长”的汽车流通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资本游戏
燕骏汽车集团可能并不为众人所知晓,但提起经营宝马汽车的燕宝却无人不知。燕宝属于燕骏汽车集团,在此次被宝信汽车收购前,燕宝经历过易主之痛,也经历过劳资纠纷。
1996年花旗收购燕宝,2009年10月份美国投资人Mark McLarty(中文名马凯霆)从花旗银行手中买下51%的控股权实现控股。相比于之前管理层对具体经营较低的介入程度,Mark McLarty针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革。但在2011年6月份,燕宝内部爆发了一场劳资纠纷,最终以燕宝采取补偿的方式平息。然而三年后,燕宝此次的再度易手却远没有那么简单。8月在与宝信汽车签署收购协议后,由于2000多名中方员工的安置问题未得到解决以及中外员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这一收购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
公开资料显示,宝信汽车上市前为杨爱华家族持有的私企。上市后,家族信托基金Sunny Sky Limited持有宝信投资(Baoxin Investment )100%的股权,而宝信投资持有61.41%的宝信汽车股权。据燕骏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燕骏集团“被出卖”与外方投资人不看好流通行业前景有关。资料表明,花旗、私募基金Pangaea One、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等美方投资人均为燕骏集团股东。
由于今年豪华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卖车不赚钱甚至赔钱在业内已屡见不鲜。经营效益的下滑以及对经营前景的看淡,导致外资投资人放弃继续运营燕骏汽车。公开资料显示,燕骏汽车2011年除税金及特殊项目后盈利为660万美元,较同期大幅下跌近八成。北京燕宝一家4S店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称,“从今年年初开始,豪车价格就一直在下跌,现在卖宝马已经不赚钱了。从现在的经营状况看,我们今年的盈利状况应该还不如去年。” 甚至有消息称,北京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宝马经销店月均亏损600万-800万元。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很多投资者进入汽车流通领域,看中的是高回报。如今豪华车经销商利润下滑严重,像燕骏汽车这样的外资投资人势必会选择抛售,进入盈利状况更好的其他行业。”然而,资本市场对宝信汽车此次收购并不看好。8月30日收购公告发布后,宝信汽车股价最大跌幅达到7.25%。
危险未来
此次收购虽然尚未最终完成,但是面对不可预知的变化以及新的接手人,燕骏集团未来的经营状况以及员工的利益都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燕骏遭外资抛售消息传出后,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燕宝汽车金港4S店、北京燕宝燕莎展厅。尽管各个店面如往常一样忙碌而有序,看不出丝毫异样,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似乎蕴藏着不少波澜。在记者向燕宝员工了解对宝信收购燕骏案的看法时,已经在燕宝工作5年有余的员工展先生(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燕宝工会正就涉及员工安置的一些问题在与燕骏集团董事会进行协商,周围同事现在都持观望的态度。如果在交接的过渡阶段或交接完成后,员工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绝大部分人员会有离开的想法。”
为表达员工诉求,9月4日,燕骏汽车工会给所代理品牌厂家发出了公开信。公开信中称,“工会组织已向所有现股东和Mark McLarty提出书面诉求,希望解决此次全资转股所涉及的2000多名中方员工的安置问题,通过多次沟通苦苦等待至今未果。令人讽刺的是,从今年6月开始,集团的外籍员工相继离职,并得到了很高的补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对中国籍员工的歧视和极大的不尊重。”
燕宝市场部经理Amy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个初步的方案,并在向员工征询意见,希望能够得出一个令各方满意的方案。”但她也透露,在收购达成后难以避免会涉及到部分区域、经销店相关人员的离职。
此外,此次易主为燕骏未来的经营方式以及经营状况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宝信汽车集团为民营企业,总部位于上海,旗下拥有宝马、奥迪、路虎、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宝信汽车的经销领域主要集中在华中等地区,而燕骏汽车集团则主要在华北地区经营业务,此前互为竞争对手关系。除了面对经营区域的差异性,二者在企业经营以及管理思路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相较于宝信汽车民营企业的性质,燕骏汽车则完全是外资经营的模式。除控股股东Mark McLarty之外,集团还有多位外籍高管,燕骏汽车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以及薪酬考核等均与宝信汽车的经营方式相去甚远。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前,被收购方燕骏汽车、收购方宝信汽车均未对员工安置事件发表公开声明。但可以明确的是,汽车流通企业现有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正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猛烈冲击。
链接
豪华车市场洗牌
2011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整体汽车市场增速下滑,而豪华车市场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在一线城市网点饱和之后,不少豪华品牌又加快在二三线城市跑马圈地。据英孚思整理数据显示,豪华车品牌奥迪、宝马2011年新增近百个网点,未来几年计划每年新增50-80个网点。奔驰2011年在华的经销店达到200家,计划未来每年新增35-40家经销商。
2011年,中国首家上市的经销商集团公司——中升控股收购了龙华汽车。
2012年4月,中升董事长黄毅表示,正寻求在未来数月通过收购其他汽车经销商来积极扩大中国的销售网络,向中国快速发展的中高端汽车市场进一步渗透。
目前,通过兼并收购,中升的经销商网络实现了从中国北方的黑龙江省一直延伸到南方的广东省。
2012年5月29日,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利星行旗下的新星汽车合资,在北方的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等12个城市卖奔驰。庞大集团提供土地并建设厂房,将其出租给合资公司,租赁期限为15年。
据了解,庞大集团的目标是在2011年年底将4S店总数增加逾400家,占据其2010年经营网点数量的近四成。
2011年,正通汽车也斥资55亿元收购中汽南方,一次性增加31个经营网点。
豪华车疯狂扩网的结果是引发价格跳水。仅在北京,20%以上的奔驰和宝马4S店已经出现每月几百万的亏损。而豪华车经销商们在面对新车销售利润下滑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时,目前急需考虑的是转变营销模式。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和零部件等售后市场将成为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