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鲁花”提价并非空穴来风 食用油涨价几成定局

作者:郑重 李继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16 09:38:19

摘要:“鲁花”提价并非空穴来风 食用油涨价几成定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重李继远 北京、济南报道 

“花生价格、物流等成本的大涨,已让公司招架不住。”7月13日下午,鲁花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在电话中对《华夏时报》诉苦道,“企业盈利靠销量,提价并换不来销量,但不调价,企业更难盈利。” 

显然,刚刚经历过提价风波的鲁花集团一时难以找到如何应对公众的“说辞”。7月11日,也就是在公开表示鲁花品牌食用油涨价5%的第二天,鲁花集团“口风”急转,表示产品并没有涨价。 

“鲁花作为国内第三大食用油品牌,若率先提价可能引起小企业的跟风。” 齐鲁证券的最新报告预计,鲁花花生油提价只是国内食用油价格补涨的第一步,后期若相关部门放松价格管制,预计包括大豆油、玉米油等在内的食用油联袂涨价将会渐次展开。 

鲁花“试水” 

7月12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济南市大润发超市山水店。在食用油专柜,记者看到鲁花花生油已经难觅踪影,更没有鲁花集团之前提到的与500毫升葵花油捆绑销售的情况。 

“没货了,等上货肯定就要涨价了。”柜台销售人员非常肯定的对记者说。 

同一个柜台,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牌花生油正在进行促销。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食用油销售正处于淡季,不少品牌促销以促进销量。不过她也肯定的告诉记者:“等这批花生油销售完毕之后,新货价格肯定会上涨。” 

7月10日,鲁花集团旗下鲁花品牌食用油提价的消息已经传的沸沸扬扬。此间媒体报道称,鲁花集团公开表示,由于食用油限价结束,加上作为原料的花生价格大涨,鲁花品牌的花生油涨价5%,且通知已经在全国下发。 

然而,一天之后,鲁花集团的说法有了改变。11日,鲁花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产品并没有涨价,而是“做了一个捆绑”,即将花生油与其他油品捆绑一起进行促销。 

对于为何在宣布提价后马上“改口”,鲁花集团显然自己也还没有回过神来。鲁花集团总部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本报,相关负责人都已经休假,无法接受采访。而鲁花集团济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自己无权解答记者的提问,应联系鲁花集团总部,而在之前,该公司负责人还曾接受过记者采访,并表示鲁花花生油确已提价。 

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鲁花集团商务部一位负责人。 

“此前对于花生油涨价,国家已经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约谈,鲁花不会随便进行提价,最近也不会提高花生油价格。”上述负责人在电话中对本报说。对于多家媒体此前报道的鲁花花生油涨价的消息,他表示,涨价行为可能是超市等终端的行为,与公司无关。不过他也表示,由于花生价格上涨,生产花生油的成本压力确实很大。 

成本高企 

对于此次独领涨价,鲁花集团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承,调价受到很大压力,包括消费者的不理解和社会责任感。 

让花生油“顶风涨价”的最大原因是今年来一路攀升的花生价格。 

山东省沂水县花生经纪人马荣军告诉本报,油料花生米去年9、10月份的价格为每斤4.2元,随后价格就开始攀升,今年5、6月份油料花生米的价格上涨到了最高点,达到了每斤6元,如今花生米价格尽管有所回落,但也在每斤5.5元左右徘徊。 

“小麦也涨价、玉米也涨价,花生米那也得涨价,所以农民都放着,不愿意卖,等着涨价。卖出去的花生米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价格肯定要升高。跟产量没多大关系。”经常与花生种植户打交道的马荣军给记者这样分析花生米涨价背后的种植户的心理,正是种植户这样的一种心理,收购花生米的难度非常大。 

 对于鲁花集团提价,马荣军表示理解。他说:“如果以去年一斤4.2计算的话,一桶5升花生油的成本就在80-90块钱,但是如果按5-6块价格计算的话,卖100出头的价格肯定要赔。” 

“上游成本的高企是鲁花花生油调价的原因。”国泰君安高级分析师吕爱文告诉本报,除了原料价格上涨因素,物流成本因汽柴油涨价厉害,光运输成本也增加了不少钱,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也在增加,使得企业出现严重的成本倒挂。  

油脂企业亏损加剧 

不仅仅是鲁花,自2010年11月,商务部出台政策性“组合拳”,其中包括限制小包装油提价以来,国内油脂压榨企业经历了漫长的亏损之路。 

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下达“限价令”,要求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四家食用油企业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限价令”于今年3月底到期后又被延长了两个月时间。目前,有关部门一直未就“限价令”是否继续实行明确表态,市场流传的说法是限价政策将延续到8月15日。 

“由于上述四家食用油企业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也只能跟着‘限价’。”山东一家油脂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这是中小油脂生产企业的“梦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不像几家大型企业那样能够享受国家定向销售低价原料的政策,面临的经营压力尤为明显。 

 “现在每加工一吨大豆亏损400元至500元,已经亏损了七八千万元。”上述人士苦笑道,“价格应该要涨,不然就没法干了。” 

市场调查显示,2010年11月至今国内大部分大豆压榨企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进口大豆持续到货、养殖恢复缓慢及下游企业延后采购,集中造成企业亏损现状。截至2011年7月12日,按照前期到港的7月进口南美大豆4400元/吨、豆粕销售3150元/吨和豆油销售9550元/吨进行核算,企业压榨1吨大豆要亏损300元以上。为缓解以上问题,北方油脂加工企业纷纷限产、停产,南方大型压榨企业也都被迫缩减生产规模。 

让业内人士更为担忧的是,除了原料成本高,企业收不上来原料,未来经营状况面临着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30%左右,预计后期大豆价格还会上涨,到时企业原料收购会更加困难。 

“现在企业加工一吨大豆平均要亏损100元至200元。”在吕爱文看来,从经营成本来看,企业提高价格也在情理之中。 

下半年涨价几成定局 

齐鲁证券最近做了一个食用油的调研报告。 

“鲁花作为国内第三大食用油品牌,若率先提价可能引起小企业的跟风。” 齐鲁证券的最新报告预计,鲁花花生油提价只是国内食用油价格补涨的第一步,后期若相关部门放松价格管制,预计包括大豆油、玉米油等在内的食用油联袂涨价将会渐次展开。 

“中粮集团是国企,粮油在集团业务的占比并不大,食用油业务是否亏损并不紧要。另外几家被约谈的企业也是食用油巨头,对高成本承受能力较强。” 谈到限价令,吕爱文认为,但成本持续高企的压力,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得了的。 

实际上,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行情显示,花生油实际上从5月起已连涨9周,且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与5月份周均上涨0.1%相比,近几周屡现0.3%、0.7%的涨幅,累积涨幅已超2%。 

本报注意到,有些小企业已经捺不住涨价冲动。 

“我们上个月起就在全国范围内涨价13%,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加价。”青岛一家小型油企负责人称。 

“油脂消费旺季来临,消费支撑提价预期。如果说上半年是国内油脂消费淡季的话,进入下半年随着油脂消费季节性周期来临,在下游消费转好的同时,预计国内油脂现货提价预期更加强烈。”吕爱文分析,根据以往经验,我国油脂消费主要集中于传统节日消费,8月份后国内“中秋”、“十一”、“元旦”集中性消费周期纷纷来临,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油脂价格提升。 

 “从货币政策看,通胀滞后于货币政策和产出,前几个月政策紧缩导致的产出下降还未传递到CPI,预计7月份会是通胀同比回落的开始。从农业的角度看,去年7月份猪肉价格迅速上升导致的基数效应将使食品对CPI的拉动下降1.1%。” 根据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的观点,看涨食用油价格的理由三:食品价格推动的CPI同比数据将在7月回落,将成为改变监管层想法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食用油价格有望全面放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郑重
郑重

成为一名记者是儿时的梦想,也因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只求以“文字匠”这一职业安身立命,也在这个自己深深热爱着的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