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促销送保险 小心辨别陷阱和馅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存单变保单、买理财产品送保险、办信用卡送保险,银行产品总是和保险产品存在各种各样的爱恨纠葛,往往令投资者无所适从。免费送你一份保险,投资者当然高兴,但如果在几个月后又突然发现银行账单被扣了款,想要退保就绝非轻而易举。
在3月份,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要求各保险公司调整和优化银保业务结构,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管控等。但违规销售、打擦边球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陷阱1:
以银行名义电话销售保险
“您好,我是某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我们现在推出一项优惠活动,是一项XX保险理财计划。”持有多张信用卡的孙女士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而她也曾经在不知不觉之中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险,直到几个月后看见信用卡账单才发现被扣保费。
某中资银行银保合作部门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以银行的名义在卖保险。
“现在我应付这种情况已经很娴熟了,就是不管人家推销什么我都一律说不用了。”孙女士一开始很气愤,认为银行向保险公司泄露了她的个人资料,“但是没有办法,每家银行的信用卡都有卖保险的。我问他们怎么知道我的资料,他们说自己就是信用卡中心的。”
“电话销售保险保监会是认可的,如果你不想投保,千万别用肯定语气回答任何问题,比如推销员问你觉得这款保险好不好,适不适合你的时候,如果给出肯定的回答,就很容易给你下保单。”一位曾经从事保险推销的人士告诉记者,“在电话销售保险中都会进行录音,一旦你表达了想买或者肯定的意愿,这份录音就是保险合同成立的证据。”
陷阱2:
存单变保单 擅用犹豫期
“我们现在推出一款理财产品,利率比定存要高,只需要每个月存入一定的钱,每年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率,而且还附送一份保险。”将保险产品包装成定期存款、理财产品推销给投资者,然后引发纠纷,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事实上,在签署了保险合同之后,客户还有10天的犹豫期,如果在这一期限内申请退保,保险公司将全额无息退还客户的保费。
客户即使当时已经在合同上签字,只要仔细研究合同,及早发现自己的存款或者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保险合同,就可以在10天的犹豫期内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在《监管指引》三十五条中,对银保合作产品的销售行为有明确规定: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
金盛人寿市场部的李芳告诉记者,自从保监会和银监会发布了《监管指引》以后,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监管层的表态。平安保险的温亮亮也告诉记者,去年底和今年初保监会都发过文件,要求规范银保合作的业务,所以现在大家做得都比较谨慎。
馅饼1:
理财产品+保险模式创新
去银行办理业务,遇上保险也并不全都是坏事,送保险的好事也时有发生。如某银行近期推出的高净值客户专属“保中宝”系列之“呵护天使”(185天)产品,购买这款产品的投资者还可以享受一份“呵护天使”综合保险计划,10万元理财产品即可获得1份保障计划,满20万元即可获得2份保障计划,每人最多获得两份。
这款理财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认购起点金额10万元,主要投资于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市场投资工具。获赠保险的内容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障、重大疾病保障、女性安康保障。
Bankrate理财分析师指出,这款理财产品赠送的保险涵盖的种类相当丰富,但其中隐藏了一些问题。比如理财产品说明书规定“您购买银行本期理财产品的行为,将自动视作您自愿成为本保险计划的被保险人”。但其中涉及到大病保险,保险公司需要进行核保,一些有疾病史的客户是否能获得保障?这些细节问题并没有交代清楚,在操作上就很容易出现理赔纠纷。
馅饼2:
信用卡送保险种类多多
办理信用卡赠送小礼品,现在这一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缺乏吸引力。开卡送保险、刷卡送保险、积分送保险这一优惠措施,对持卡人来说更加实惠一些。而不少持卡人对于这些赠送的保险并不清楚,让这些优惠措施白白浪费掉了。
时常要出差的林先生每次都是刷信用卡买机票,这样不仅能积累航空里程,还能省下20块的航空意外险保费。
目前银行信用卡送保险的活动可谓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刷信用卡买机票送航空意外险,如交行的东方航空联名卡,只需在发卡60天内累计消费满188元人民币,就能获得最高200万的航空意外险及航班延误和行李延误险。交行还推出“刷得保”业务,需要付费定制后,就能享受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障和综合意外伤害保障。个人每月收费4元,家庭则每月收费6元,最高保额为50万元。
一些银行的信用卡还提供健康险和医疗险,如中信银行的持卡人可以享受女性专属健康保险,除此之外还有24小时以外如愿医疗保障,最高保障1万元。广发信用卡也为持卡人提供重大疾病保险或者女性健康保险,普卡最高保障1万元,金卡最高保障3万元。
平安银行专门推出一款保险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交通意外险和燃气用户意外伤害险两项。平安的车主信用卡同样提供保险服务,持卡人本人驾驶车辆时,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驾驶员意外险保障,同车人员可享每人10万元的意外险保障。
除此之外,银行还为持卡人提供失卡保障服务,若持卡人的信用卡丢失,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并办理简单手续,银行就将承担挂失前48或者72小时内发生的盗刷损失,因为银行已经在保险公司为持卡人投保了。但如果持卡人开通的是“消费凭密码”功能,则不能享受失卡保障服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