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人寿经营六年仍亏损 不走寻常路中资变合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2005年4月开业至今,华泰人寿已经走过了6年多。这家最初由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中资公司,在经营4年后,通过增资,摇身变成了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根据保监会最新发布的2011年3月份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在27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华泰人寿以110202.27 万元保费成为“探花”。
之前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排名靠后,但在跻身合资保险公司后,成为排头兵,知名度获得提升,在业内人士看来,华泰人寿变身份这笔买卖很划算。
合资变对了
虽然大势所趋是合资寿险公司变中资,这在光大永明人寿、交银康联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中荷人寿、金盛人寿、海尔纽约人寿等保险公司身上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有心使然,还是无心插柳,华泰人寿的这步棋是走对了。
“怎样改变,都是保险公司发展战略中的必然过程。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愿意找中资保险公司中的中小型进行合作。毕竟面对中国寿险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外资保险公司没理由不积极参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告诉记者。
华泰人寿的身份变更要从2009年说起。3月,华泰人寿完成了当年的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金从6亿元增至7.02亿元。在这次增资中,华泰财险的持股比例变为73.8425%,外方股东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ACE)的持股比例升至24.2165%。
由于ACE同时还持有华泰财险21.33%股份,这样一来,ACE间接加直接持有华泰人寿的股份就超过了25%的上限,已经达到了约40%。按照中资保险公司境外股东参股比例应当低于保险公司股份总额的25%的规定,华泰人寿完成了中资到合资的转变。
改姓之后,华泰人寿的增资脚步加快。之后的9月和12月,华泰人寿分别再次增资,注册资本金也变更为9.185亿元,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逐步增强。
在王国军看来,华泰人寿的外方股东ACE,本身就持有华泰财险的股份,跟华泰财险有多年的合作基础,关系很容易理顺,属于典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ACE在寿险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虽然在华泰人寿上,中外方股东因为比较“熟悉”,产生矛盾的概率不大 ,但是也不排除这个可能。不过,相对于50%对50%的合资寿险公司股权模式,华泰人寿的内耗应该可以降低很多。
华泰人寿中资变合资之所以被业内认为很划算,主要原因是对于保险公司比较看重的网络铺设,华泰人寿早在2009年之前就以中资身份大规模做了。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华泰人寿在全国已经设立了150余家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内勤员工数量近2300人,代理人数量近19000人。而记者查询到,2009年华泰人寿并没有开设新的分公司。
记者了解到,虽然政策方面对于中资和合资保险公司明文规定的区别并不多,但是“根据相关规定,中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只需当地的地方保监局批准即可,而合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得到保监会的批准”,王国军告诉记者。
仍处亏损
看似前途一片美好,但是对于华泰人寿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持续亏损就是其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根据保监会去年6月发布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作为非上市类保险公司,华泰人寿已经在4月25日对外发布了2010年的信息披露报告。
报告显示,华泰人寿2010年仍处在亏损期,亏损金额为1.34亿元。对此,华泰人寿解释为,“公司目前业务规模还比较小、费差损依然存在,机构拓展的投入较高,导致了公司实际资本的相应减少。”
对此,某保险业内人士评价,“因为保险业的特殊原因,一般都需要7-9年的经营周期,才能实现盈利。华泰人寿目前还处于亏损期属于正常。”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一个考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偿付能力。数据显示,2010年末,华泰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1%,相比2009年末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保监会要求的偿付能力健康水平上。
对于偿付能力有所下降的原因,华泰人寿进行了解释,主要是业务发展的影响,保费收入的增长增加了对偿付能力和实际资本的需求。
数据显示,2010年,华泰人寿全年累计保费51.3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7.14%。随着业务的迅速增长,公司调整了业务结构。基本停止了个人投资连结保险的销售,个险渠道停售万能产品,保费收入主要以分红险等保障型险种为主。“由于销售的停止导致新单保费较少和保单退保等原因,投资连结保险类业务要求的最低资本较上年度有所减少,对公司整体最低资本的影响正在下降,而分红产品和万能产品的准备金增加较大,对准备金相关的最低资本增加产生的影响逐渐加大。”
不过,通过股东向公司追加注册资金本7.995亿元,已经维持了其偿付能力。数据显示,2010年9月,ACE增加了3.075亿元的资本金,12月,华泰财险也追加了4.9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
依赖分红险
从华泰人寿2010年的信息披露报告中不难看出,分红型产品已经成为华泰人寿的主要保费收入。2010年,在公司的所有保险产品中,规模保费居前5位的产品分别为安心稳健两全保险(分红型),吉年红两全保险(分红型),吉年宝两全保险(分红型)B款, 福佑双鑫两全保险(分红型)和吉庆年年金保险(分红型),规模保费合计占比80.13%。
从渠道上看,银保销售是其获得保费的杀手锏。在2010年51.33亿元的保费收入中,银行邮政代理就拿到了超过47亿元,个人代理、团险、电话直销以及经纪代理只有4亿多。
近期,由于开始试点,业内对变额年金保险的关注多了起来。变额年金保险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保底收益的投连险。有消息称,目前华泰人寿的相关准备工作最为充分,已对变额年金产品的投资方面完成风险评估。
对于公司变额年金保险的准备程度,记者试图联系华泰人寿,但一直没有结果。
其实,早在去年8月份,在《变额年金保险产品试点名单》中,就有了华泰人寿的身影,当时记者联系公司想采访相关细节,华泰人寿内部就表现得很谨慎,不愿透露任何细节,表示一切都会按照保监会的相关要求进行准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