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李锦专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前的重点突破

作者:李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21:07:39

摘要:从内容上看,2022年将进一步吸收国企改革成果,并将相关政策进一步升级至国家法律层面。针对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制度、高管责任等做出重大修改,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法律支撑。

「李锦专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前的重点突破

李锦

因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年,国企改革在2022年怎样进行,突破重点是什么,引人关注。

2021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宣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已顺利完成。今年对“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本点是:

一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收官定论。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评估检验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对中央企业截至2021年底的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第一次考核,并对地方进行第二次评估。

三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按照标准验收。围绕“履行好经济、政治、社会3大责任”、“取得3个明显成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5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发挥1个作用(国有企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等具体目标,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检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完成成效。

四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与2022年经济发展任务结合,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推进2022年推动国资央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

三年行动的收官将在哪些领域突破,要考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认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定位。从2021年国企改革对地方国资委的考核,可以明确70%完成了哪些,还剩下30%。这剩下的30%就是短板,把这个短板补齐,是2022年的重要任务。随着国企改革进入后半程的“深水区”,面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好改易改的工作大多进展顺利,有的已基本完成。从总的看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破痛点和难点,国企改革的焦点在2022年将在七个方面向作为重点推进,也就是说,将在七个方面将获得突破。

在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建设上突破,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各项要求,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在公司制,公司制重点在董事会建设。现在超过95%的地方国资委企业已经完成改制,但如何进一步明确界定党委、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促进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国企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实体,已经成为国企改革过程中相当数量国企的“瓶颈”。真正落实董事会的“法定职权”,制定实施方案及措施,把董事会“六项职权”落实到位,在优化“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组成结构以及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董事会考核体系,真正体现“职责明确、有效监管”的目的。

在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上突破,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定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主要是优化监管模式与提升监管实效,重要的是继续探索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新模式,减少对国有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既能做好国有资本监管,严防国有资本流失,又不影响或损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以放活管好为导向,着力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一是授权范围的升级,即对新的“两类公司”试点单位,授予其董事会更多自主经营决策权;二是改革领域升级,即对“两类公司”试点单位,允许其在更多领域实施改革,包括允许其自主确定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等。要建立以战略目标和财务效益为主的管控模式,通过优化调整总部、组建产业平台、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行权能力等激发各级子企业的发展活力。需要制定科学、可量化、可评估的KPI监管考核指标,真正将授放权落实。

在战略性重组上突破,围绕“主业”进行重组,推进专业产业链整合。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专业化重组有三个阶段的特征,由初期由混乱走向集中、随后由集中走向专业、现在则是以提高产业链水平为特征。当前央企的重组已经进入了以提高产业链水平为主的第三个阶段。2022年国资委将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在加快第一批链长企业计划落地的同时,启动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长企业遴选。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加强新能源企业、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链主,一个是平台。显然,对央企重组的指导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了。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突破,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2022年包括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经理层的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三年行动要求全面推进,各地已经纷纷签署了“两书一协议”。在各层级子企业落深落实将是重点。相比而言,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在符合条件的国企里探索,难度更大,进展也更慢。实施中长期激励制度会作为普遍要求,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丰富方法,协调各种中长期激励政策的运用,完善基于市场的薪酬激励机制。国有企业从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入手,完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利益分配机制,改善研发团队和重要贡献者的科技成果共享和转让收益,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创新,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能力。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突破,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改革加快实施。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建立混改引战对接机制,为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搭建更多平台和渠道,这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国企混改重点已经逐步从“混资本”向“改机制”转变,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的管理,是国企改革中一大难题,也是国企改革中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探索不同于国有独资公司和监管模式的治理机制,设置制度保障,既要确保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性,在平时又要充分激发其市场活力。

在垄断性国企改革突破,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有望进一步放开。垄断行业多处于关系国家稳定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其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该进一步分析探讨哪些垄断性国企能够改,应该怎么改,其实现路径上会存在哪些问题。2022年,电网、铁路等领域混改将加速落地,提高市场化程度。混改在各军工集团及企业间推广,军民融合新政策推动军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类别的企业,也将推进新的监管方法,这是提高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国企改革制度上突破,把重要举措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将国企改革重要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和企业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2年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之年,尤其是刚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的催化剂。从内容上看,2022年将进一步吸收国企改革成果,并将相关政策进一步升级至国家法律层面。针对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制度、高管责任等做出重大修改,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法律支撑。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