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解散”传闻,一汽马自达的进与退
见习记者 刘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4月6日,有消息称,一汽集团、马自达、长安汽车三方正在展开谈判,计划将一汽马自达品牌的相关业务,合并到长安马自达。而除了经销商层面的合并之外,阿特兹等车型也将转移到长安马自达生产。
针对此事,一汽马自达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未接收到相关信息。马自达(中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听说相关消息,且相关传言去年12月已经有过,也进行过辟谣,这次不再发文说明。
虽然一马和马自达中国方面都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复,但无风不起浪,有关一汽马自达被合并的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
产品线岌岌可危
其实,从一开始,马自达加入一汽集团就和别人不一样。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3月1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分别为4%、56%和40%。而长安马自达同样也在2005年成立,与一汽马自达不同的是,长安汽车与日本马自达株式会社双方持股比均为50%,这使得长安马自达属于集生产、采购、研发、销售于一身的整车制造企业。
基于此,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在与一汽马自达合作中几乎没有主导权。同时,由于一汽马自达只负责销售,制造则归一汽轿车负责,也就相当于日本马自达汽车将造车技术传授给了一汽轿车。但日本马自达株式会社并未将所有车型都放到一汽马自达进行销售。
2020年6月1日,中国一汽将一汽马自达独立运行,与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并列。值得关注的是,即便一汽马自达已经独立,依旧只是一汽集团下属的事业部,不是一家合资公司,因此一汽马自达依旧没有自己的产销体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汽马自达的产品线岌岌可危。
而且,自2016年开始,一汽马自达一直没有引入新车,仅靠阿特兹和CX-4两款产品支撑。其中CX-4也是一汽集团基于马自达产品平台自主开发的车型,并不属于马自达原型车。更为严重的是,按照此前披露的消息,马自达为了研发全新大型车平台以及动力系统,直到2022年3月份左右才推出全新平台架构的车型。
产品线薄弱、缺乏先进技术、定价过高等问题,成为一汽马自达在发展路上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形,选择与长安马自达合并,似乎是当下最妥当的办法。
从巅峰到谷底
相比于一汽马自达,消费者对“马6”的认知度更强。2003年,马自达6进入中国市场,动感的外形、优异的操控性、高标准的安全性、宽大的内部空间和精细的做工等,使得这款车的销量连年递增。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马自达6的年度销量便接近7万台,2013年的年度销量达到9.3万台。
近年来,随着电气化不断发展,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让马自达引以为傲的油耗及操控性已经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数据显示,一汽马自达销量已连续4年下滑。2017年一汽马自达销量达到12.6万辆;2018年为10.8万辆,同比下滑12.3%;2019年一汽马自达销量进一步下滑至9.14万辆;2020年,一汽马自达全年销量下滑至77907辆。
除了连年下降的销量外,对于一汽马自达来说,用户投诉也是一大致命问题。据相关投诉平台统计,在2020年6月1日-12月29日投诉排名中,阿特兹继续以1094宗投诉量位居第一,而马自达CX-4投诉量也达到了514宗,位列第八。面对消费者的投诉以及沸沸扬扬的舆论,一汽马自达并没有采取召回行动,而是用一则声明解决,内容则是道歉及让用户维修解决,这在当时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汽马自达第一次出现产品问题。2018年12月,一汽马自达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召回高达129642辆车,超过其2018年全年交强险销量。
在营销方面,一汽马自达在推广方面也偏向小众。不过,这似乎与马自达的小众定位颇为符合,但长此以往品牌知名度势必会下降。反观曾经销量不如马自达的红旗,现在营销手段大开大合,销量连月递增,已经成为二线豪华品牌领军者。
当然,一汽马自达“并入”长安马自达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长安马自达在产品品质上有着更好的口碑。
根据规划,长安马自达有望在今年推出国产版CX-9、全新马自达2和新款马自达CX-5三款产品,如果再加上一汽马自达的产品,可扩大马自达在华市场的产品阵容,更有利于马自达品牌今后在国内的发展。
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