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人民币升值悬疑:奥巴马的货币战争

作者:徐立凡 兰晓萌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3 21:01:57

摘要:11月11日,奥巴马访华前4天。这一天,各式各样的“礼炮”提早响起。 中国央行在其季度报告中表述人民币汇率时,首次不再提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改而称“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央行关于汇率的官方措辞首次出现罕见变化。西方主要

人民币升值悬疑:奥巴马的货币战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立凡 兰晓萌 北京报道

   11月11日,奥巴马访华前4天。这一天,各式各样的“礼炮”提早响起。
    中国央行在其季度报告中表述人民币汇率时,首次不再提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改而称“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央行关于汇率的官方措辞首次出现罕见变化。西方主要媒体迅速抓住了这一新闻,将之解读为中方欢迎奥巴马的“大礼”。
    同一天,道琼斯通讯社声称看到了一份声明草案,表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APEC21国财长均认同:“汇率和利率的灵活价格体系是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提高汇率灵活性的措辞,再度被外界解读为人民币即将走高的前奏。
    同一天,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暗示:人民币汇率是环太平洋国家都关心的关键问题,“但这种事需要美国和中国私下里谈。”
    同一天,美元指数创出74.78的15个月最低点。此后,货币市场开始奥巴马效应。12日,美元指数一举收复了一周跌幅。13日,美元指数亚市早盘反弹至75.655。奥巴马同日启程。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73,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5个基点。
    一系列似有默契的战术动作后,11月15日,奥巴马将抵达中国。他在上海和北京将待三个晚上,占他东亚全程的一半——起居时间,透露了奥巴马行程的重点。
    而重点行程中的重点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及口头克制却始终未停的贸易战。之前奥巴马对路透社记者透露说,我们将“谈到中国汇率、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等问题”。奥巴马警告,如果不解决这些失衡问题,世界两大强国间的关系将面临“沉重压力”。
    外交议程,就是一种交换。奥巴马能用什么交换和东道主达成默契?中美在后危机时代,靠什么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平衡?
汇率战:紧逼人民币
转移美元压力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一直在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对美元汇率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大的节奏变化有三次。
    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在全球净资产大幅缩水,银行信贷几乎冻结的悲观气氛中,此前长期走低的美元却节节攀升,直到危机加剧而美国经济陷入谷底,升值的步伐也基本没有停歇。美元的坚挺,成功地为美元塑造了危机时唯一避险货币的地位,并吸引了外汇富裕国的大量资金。
    2009年一季度后,随着出口战略的确定,强势美元不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元开始转弱。9月以来,美元的下跌速度更是明显加快,美元指数一路破位下行,并屡屡创下新低。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并采取了跟随美元的战术。这一战术,部分地避免了投资和投机者借便宜的美元进行套利交易,从而帮助美元避免了过度弱势,刺激通胀。
    投桃报李。正是出于这个双方心知肚明的原因,美国财政部10月中旬向国会递交的2009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尽管仍然强调人民币被低估,但没有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黑名单。
    但这只是一个策略。事实上,美国政府层面及包括克鲁格曼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依然认为中国实际上在操纵汇率。这种态度在今年第三季度后,从报纸专栏、电视节目转化成美国政府的行动:人民币汇率再次被确认为“导致美中两国经济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利弊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并非中美失衡的主因。2005年到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但并没有使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有所收缩,相反,这一赤字还扩大了。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也从另一个角度为人民币辩护:“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不能把美国另外三分之二的逆差也怪到人民币头上。”
    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也在本周五表示,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全球经济复苏。他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仍然不稳固,汇率不应该有突然的变化。
    在多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中,利弊早已判明。实际上,从汇率的主动权角度考虑,更能说明问题。如果说中国在人民币升值方面握有更多主动权的话,在贬值方面却不是。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美元一直处于相对主动态势。出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人民币采取紧盯美元的战术手段。由于美元在今年春季以后走弱,人民币也只能被动走弱。人民币走弱,咎在美元。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始终在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操纵美元,掌握着美元强弱的节奏。——不同的是,美国认为,汇率的主权性质只属于美国。其实,对人民币汇率重新施加压力,还有另一层政治含意:转嫁美元弱势引发的贸易伙伴的不满情绪。
人民币汇率
既是主权也有灵活性

    多年以来,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中国多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采取过让步姿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1月11日央行关于汇率的官方措辞首次出现罕见变化,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人民币汇率将发生变化的信号。
    但是,中美贸易失衡作为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短期内无法解决。即使人民币汇率表现出更多的弹性,贸易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也将频繁发作。
    美国经济界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实质,并为即将访华的奥巴马开出了解决清单。《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扎卡里·卡拉贝尔一气儿列出了五项:建立中美联合央行,共同决定利率和货币盯住政策;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放弃要求;把美国资产卖给中国收回中国手里的巨量美元;制定共同的气候政策;让美国第七舰队从中国核心利益区消失。华盛顿自由派智库“美国进步中心”提出中美可以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能够合作的领域。中国经济界则提出奥巴马应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以避免贸易壁垒越垒越高。
    从反复发作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看,扎卡里·卡拉贝尔关于设立中美联合央行的建议势必引起热烈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建议可以视为宣告中美G2时代到来的宣言。其中有利于中国的因素显而易见。
    就现实条件看,这是个有益、有用但难做的方案。
    在一定时期内,美元强权仍然不可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央行中的中美角色分工,很可能变为美国有决定权,中国享有知情权。即使这一点也很难做到。实际上,美国对于美元的操纵,主要针对对象就是中国等美国的大债权人。在希望通过汇率以支持美国产品出口、削减美国债务方面,美国与中国存在完全不同的立场。这不仅将导致“中美联合央行”两个合伙人无法真正合作,而且中国将被迫承担其他贸易伙伴对于美元的指责。
    结构性问题不能寄希望于奥巴马的一次出访就能破解。国内学界设想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一礼物,奥巴马也不会轻易授予中国。但是,即使不能立刻浇灭贸易战的硝烟,即使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仍然会博弈下去,作为后危机时代最重要的国际活动之一,奥巴马与其东亚的债主们至少要保持良好氛围。
    11日创出新低后,货币市场开始反映出奥巴马出访效应。12日,美元指数突破5日均线阻力,一举收复了一周跌幅。13日,美元指数亚市早盘反弹至75.655,并在74.94处有形成双底迹象。奥巴马同日启程。美元的这一波上涨,显然是受到了人民币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灵活性并缓慢升值的猜测的鼓舞。
    与此同时,央行季度报告里的措辞变化,并未造成人民币趋势的明显变化。1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73,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5个基点。
    中国在暗示表现更多灵活性的同时,以市场表现强调了人民币汇率的主权性质。
    中国对于奥巴马访华的立场,已经十分明晰。
    现在,人民币是否会就此进入上升通道,还要看奥巴马的礼品盒里带了些什么。
贸易战:美国放弃金融巫术的必然选择
    与汇率之争一体两面的事情,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由于新的经济增长点难现,指望出口也成了美国的救市措施。因此,今年以来,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为主要发起者,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立案骤然升温。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1月至9月,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4起,虽然数量同比下降6%,但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639%。9月之后,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立案速度明显加快。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
    进入11月,在奥巴马动身前,美国再次调高“双反”调查频率。11月5日,ITC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加征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关税。一天后,该委员会一天内又投票决定包括铜版纸、钢铁紧固件以及钠、钾和钾磷酸盐等3项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双反”调查。频率如此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曾经引起中国激烈反弹的中美轮胎特保案,涉及金额只有22亿美元。而现在,处于贸易硝烟中的中国产品早已超过百亿美元级别。10月29日杭州第20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只能停留在纸面。
    现在,全球30%的反倾销案、70%的反补贴案均针对中国企业。除了中国低端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据最大份额这一客观事实的影响之外,显然,美国起了激励作用。
    加剧进行的对华产品贸易攻势,是奥巴马访华用于人民币汇率谈判的一张牌。美国希望通过攻势在对话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但同时,还有其他深层次原因。
    11月2日,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中应运而生的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上做出了迄今最为清晰的表白:美国要改变过去那种“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建立新的“后泡沫时代经济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并以此增加就业。10.2%的失业率和绿色经济无法迅速转化为规模效益,正在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梦魇。提升支持率的赌注,只能押到制造业和出口上。至少在现阶段奥巴马政府的眼中,复苏=出口增长。
    奥巴马的主要经济助手、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表述得更直接:“美国必须成为以出口为导向而不是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体,必须依靠真正的工程技术,而不是金融巫术。”
    在复苏=出口增长的方程式里,拥有强大制造和出口能力的中国被视为一个障碍。虽然两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分工不同,处于不同的产业链,但仍然有交集——特别是交集在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的制造业当中。富有选战经验的奥巴马,对于美国各个机场和车站的欢迎人群的多少和欢呼十分敏感,他需要在美国总工会等潜在支持力量面前表现出与之一致的思维和决策,以保证支持率的稳定,进而排除其孜孜以求的新医改等系统性社会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而民主党传统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支持奥巴马的这一思维。
    11月9日,奥巴马亮出了底牌,将重视出口的思维与亚洲联系了起来。他说:“目前,我们约占全亚洲贸易额的9%,估计该份额每上升1个百分点,就会带来25万到30万个工作岗位。这是美国的创造就业计划。”
    “创造就业计划”和“后泡沫时代经济增长模式”,都在中美贸易“再平衡”的呼喊声中、在对华贸易战中悄然启动。
    贸易战是一种零碎的出击方式。鉴于中国尚有人口红利、成本低廉等不可撼动的比较优势,仅靠贸易壁垒无法确立美国在制造业和出口方面的优势。美国很清楚这一点。逼迫人民币升值,才是美国的终极目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