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消费金融业绩爆发 招联、马上等去年净利润大增

作者:朱丹丹 冉学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23 20:54:02

摘要:“未来预计在5到10年内,专业的机构一定会成长出一批千亿级的公司。”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裁在轻金融举办的“2018消费金融行业新趋势”沙龙上表示。

消费金融业绩爆发 招联、马上等去年净利润大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除了银行之外,不少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的业绩也相继出炉。

日前,《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爆发,净利润增速明显。

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净利润达11.89亿元,是2016年净利润3.36亿元的3.5倍;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净赚10.22亿元,同比增加9.8%;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5.8亿,较上年增长88倍;华融消费金融2017年更是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5亿元等等。

“未来预计在5到10年内,专业的机构一定会成长出一批千亿级的公司。”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裁在轻金融举办的“2018消费金融行业新趋势”沙龙上表示。

不过,这两年来,由于欺诈骗贷、身份冒用等乱象频频出现,因此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也在不断趋严。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日前在上述沙龙上则分析指出,监管目前是趋紧,短期内需要有一些防风险的举措,且受到监管上的影响,规模增长速度可能会适度放缓,但长期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5家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净赚超29亿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净利润更是大爆发。

近日,本报记者梳理2017年业绩发现,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以及华融消费金融在内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合计净赚超29亿元。

其中,数据显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2017年净利润5.8亿,较上年增长达88倍。

重庆百货的年报中更是指出,“公司投资参股的马上金融规模和盈利能力逐年上升。2017 年度马上金融业绩对公司净利润影响重大。”

而招联的净利润为这5家已公布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最高,达到11.89亿元,超过捷信。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则在这5家中最低,为0.48亿元。

对此,海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展业规模的扩大,公司放款规模随之扩大,营业收入也实现大幅增长。然而,2017年公司在风控系统和信息技术(IT)系统建设投入较大,各地人力资源配比投入较高,营业支出较大,导致利润增速放缓。

不过,信用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去年底在报告中曾分析指出,随着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体系和风控模式的逐步完善,以及在稳固线下渠道拓展的基础上向线上轻运营模式的转型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预计行业盈利水平将保持快速上升趋势。

上述消费金融公司总裁也表示,“预期到2020年非抵押除掉房贷之外的规模会上升到20万亿,其中,信用卡会占到一半,剩下市场由持牌和非持牌的公司共同瓜分。未来预计在5到10年内,专业的机构一定会成长出一批千亿级的公司。”

而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大爆发的同时,该行业也呈现出新趋势,即跨界合作越来越多,比如各类互联网企业纷纷牵手传统金融机构。

3月21日,蚂蚁金服也透露,今年花呗、借呗业务将会开放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跨界合作是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上述消费金融公司总裁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积累客户之后,越来越多与财富管理、保险、信托开展合作,这些合作的目的是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既是提供价值,也是黏住客户。未来消费金融都不是单打独斗,充分与业界各方携起手来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曾刚也表示,在整个消费金融的生态链上,各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这意味着未来可以形成合作共赢的生态。

蚂蚁金服方面亦坦言,防控风险、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是金融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保障,用户的合理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加强平台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来满足,这也应该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密集增资“补血”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在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欺诈骗贷、过度授信等问题也日益暴露。

而本报记者也梳理发现,监管层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罚单频现。

比如,今年1月,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处以罚款人民币40万元;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海尔消费金融也被处以10万元罚款等等。

对此,曾刚分析指出,“监管目前是趋紧,短期内需要有一些防风险的举措,因为消费金融作为过去一段时间发展比较快的业务领域,本身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规模扩张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定价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去年12月,央行与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规定,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一时之间,消费金融去杠杆成为趋势。

“在强监管、去杠杆、回归本源的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从跑马圈地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时代。” 上述消费金融公司总裁表示。

曾刚则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在短期内,借助各种方式扩大杠杆的业务模式会受到监管上的要求,要么补充资本金,要么控制规模,所以总体上来讲规模增长速度会放缓。”

实际上,自2017年末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消息就频频出现。

比如2017年12月,捷信消费金融拟再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至80亿元;2018年1月,招联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由20亿元增加至28.6亿元;中邮消费金融提出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30亿元等等。

此外,曾刚还指出,消费金融行业的合规风险也在显著上升。“一方面是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