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让理性的网络消费长期化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13 23:13:04

摘要:又是一年11月11日“光棍节”,中国迎来了第五年的“双11”网购节。“双11”不仅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事件,对国民经济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世俗节日,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并有可能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但是“双11”也传递出各种混杂的信息,其正面和负面的因素都应当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估

让理性的网络消费长期化

又是一年11月11日“光棍节”,中国迎来了第五年的“双11”网购节。“双11”不仅已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事件,对国民经济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世俗节日,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并有可能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但是“双11”也传递出各种混杂的信息,其正面和负面的因素都应当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估。

相比以往,今年的“双11”更为成功。在“双11”到来17分29秒后,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就冲破20亿元大关。电商通过技术进步拉近了厂商与消费者的距离,既拉动了内需,弥补了城乡消费市场发展的差距,又为万众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在中国经济出现减速势头的时期,“双11”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当前,网购已经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时尚。消费者可以及时追求最时尚且价格低廉的产品,既节约了时间,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实惠,这是消费者追捧“双11”的重要原因。

不过在“双11”的购物大潮中,也有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一直存在。比如“双11”期间有的商家承诺的降价根本就没有发生,或者是没有达到应有的降价幅度。同时,这个独特的“光棍节”也存在着“假货节”之讥讽。对于这个老问题,主要还是依靠网络平台的内部评价机制来规范,但这也会因为虚假好评等因素而失灵。

中国的电商行业还处在初生阶段,这个领域的竞争常常在同质低价的泥潭中打转。而消费者也往往过于重视价格因素,而忽视品牌和质量,遭遇质量问题时,经常因为维权成本高而选择忍声吞气。

基于这些问题,一些人给“双11”泼冷水,质疑这一模式存在的本身,但这似乎并没有必要。“双11”找准了国民消费心理的一些规律,符合市场规律和舆论传播规律,任何营销方式都应该允许其自由发展,接受市场和现实的检验,而不应因为某些负面因素的出现而否认其存在的必要。

“双11”的热潮值得欣喜,但它不应成为一种心血来潮式的“运动性”、“透支性”购物,商家只是进行血拼,消费者也只是盲目地追求低价格,这种粗放型的网络购物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旦消费热情降低,对网络购物和整体消费市场会构成双重打击。

今年的“双11”已经出现了商家从拼价格转向拼品牌的健康趋势。这些都将鼓励商家对销售与售后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走向同等重视,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利用大幅降价促销的手段,更不是只关注对消费者的引诱甚至欺哄。

国家工商总局和发改委也采取了护航行动,明令禁止商家使用“仅限今日”、“今日特惠”、“明日涨价”等不实语言,或者带有欺骗性、误导性的文字、图片等,诱导消费者购买。

虽然目前电商的交易制度和纠纷处理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健全之处,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将让理性的网络消费变得长期化,而不仅仅是一场集中于特定时间、受商家策划操纵的狂欢。

总之,消费市场总是在螺旋上升中前进和发展的。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的试错,商家和消费者都将变得更加成熟。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