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令蒙古经济崩盘 “麻烦国家”境遇提醒决策者居安思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8-27 00:41:47
刘波
中国北边的邻居蒙古,最近突然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据报道,蒙古货币图格里克近日连续下挫,自8月以来,图格里克对美元汇率累计暴崩9%,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蒙古央行通过加息,暂时止住了汇率的急遽下跌趋势,但基准利率也提升到了惊人的15%。8月10日,蒙古新任财政部长乔伊吉勒苏伦·巴图高科在一次全国性电视讲话中表示:“我们正处于一场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
过山车式下滑
经济崩盘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甚至政治影响。巴图高科表示,蒙古已无法支付财政工资和政府各部门运营成本,无法支付军队、公共卫生、文化体育部门的开支。2014年,蒙古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之后连年攀升,如今已经接近80%。而在如此庞大的外债压力下,蒙古央行的净外汇储备仅有4.29亿美元。这预示着蒙古经济社会状况未来还会发生其他变化。
近年来蒙古经济呈现过山车状态。2012年,蒙古GDP增速一度接近18%,但此后经济增长不断放缓,2015年之后增速不及5%,并持续滑坡。从本质上看,蒙古经济的命运和大宗商品繁荣与衰落的周期紧密相连。蒙古高增长时期适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而该国的优势在于采矿业带来的矿产资源出口。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储量矿产约80种,包括铜、金、炼焦煤、铁矿、萤石、钼等,而最大的收入来自铜、煤炭和黄金。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外国资金大量涌入,在这一轮矿产出口驱动的经济繁荣期间,蒙古也一度被列入光彩照人的“新兴市场国家”,被寄予了很大希望。
“资源诅咒”
蒙古经济呈现出“资源诅咒”的明显迹象。理论上,一些过于依赖资源的国家对于其他产业的重视不够,躺在资源堆上吃饭,没有足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压力,也使其不重视能带来更多就业、促进生产率提升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相反,资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资金、人员投入还造成“挤出效应”,从而给长期的经济增长带来隐忧,这就是国际经济中常见的“资源诅咒”。处在“资源诅咒”状态的国家一旦经历外生冲击,例如主要资源出口市场缩小、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其经济可能迅速陷入危机。
据统计,矿产业一度占蒙古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有约80%的外国直接投资到采矿业,矿产业的出口收入增长率为62%-75%,带有很强的资源依赖特征。的确,一些有意识的国家通过合理的政策成功地避免了“资源诅咒”,比如美国、挪威、智利等国。沙特等波斯湾的产油国也在为此努力:虽然经济依然风生水起,“石油美元”源源流入,但它们也在努力开拓其他产业领域。蒙古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之前也在发展旅游等其他产业,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蒙古本应该抓住全球化的大潮,像其他东亚国家一样努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它调整的速度似乎并没有跟上危机爆发的速度。
同“病”国家
繁荣时期水涨船高,但退潮后才能发现谁“没有穿底裤”。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进入衰退周期,蒙古并不是唯一一个“露馅儿”的国家。南美的巴西是另一个实例。近期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爆出了筹备工作不足、安全环境欠佳等许多问题,但这只是外表而非本质,本质是该国的全面危机。巴西数年前申办奥运会成功之时,曾希望以奥运来为自己的大国兴起之梦画上圆满句号。前任总统卢拉在任期间,巴西也是借着非常火爆的初级资源出口,成为拉美冉冉升起的经济明星。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巴西很快出现经济衰退,汇率大幅度贬值,国内财政赤字高企,就像今天蒙古的状况。巴西一直没有经过改革的腐败而低效的国有企业,又导致经济困境雪上加霜。经济危机造成政治冲击,前任总统罗塞夫被迫下台,而现在政局斗争还处于未定状态。虽然巴西成功挺过了奥运会的考验,但它的问题并没有结束,短期的“奥运效应”将难以扭转长期的颓势。
近期因为与中国的债务问题而备受关注的委内瑞拉,也是个相似的例子。委内瑞拉在前任总统查韦斯在任期间,曾经借高涨的国际油价而赚得钵满盆满,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内再分配改革,使国家走上了拉美常见的民粹主义道路。同样好景不长,现在该国经济与社会动荡,暴力犯罪频发,外汇短缺,对外偿债能力显著不足,一度耀眼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成绩已经毁于一旦。未能为迎接未来的挑战而提前准备,是这些国家陷入困境的共同根源。
无疑,中国等国的需求减少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各国经济的走弱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在经济繁荣期,中国的高需求为拉美等国的资源出口提供市场,而中国进口的廉价资源也成为本国经济的润滑油。但在国际经济转向低迷之后,这种共生共荣的态势消失,各国都将为日益严峻的国内问题焦头烂额。与此同时欧洲、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大大复杂化。这样的新状况需要各国深思。
蒙古、巴西、委内瑞拉、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经历都足以令人警醒,包括中国,虽然中国经济问题的性质与之截然不同。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高速发展时期,一国不应满足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绩,而应始终以警惕戒惧的心态,及时进行结构性调整,为长期增长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这是中国应该从一个个“麻烦国家”的经历中吸取的教训。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