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打击电信诈骗,不只需要信息保护 必须以系统化方式来严惩此类犯罪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01 16:29:30

摘要:电信诈骗犯罪存在破案率较低、处罚不重的问题;而一旦得逞收效又很高,引诱了大量心术不正的人参与其中。要打击这种甚嚣尘上的气焰,就需要提高犯罪的成本。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虽然分布广泛,但具备团伙作案性质,有一定的集中地。司法机关可以集中力量,捣毁一些大型的电信诈骗团伙,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打击电信诈骗,不只需要信息保护 必须以系统化方式来严惩此类犯罪

刘波

山东临沂女生徐玉玉之死震惊了全国。刚刚考上南京邮电大学的徐玉玉,接到了一个声称发放2600元助学金的电话,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在ATM机上转了9900元学费。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得知受骗之后,悲伤和悔恨交织的徐玉玉,呼吸和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

斩断个人信息泄露链条

现在电信诈骗已变得非常普遍,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都有过相关经历。随着电信诈骗犯罪的日益猖獗,和徐玉玉事件类似的,诈骗导致受害人自杀或死亡,导致家庭破裂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多。这种犯罪的危害性正得到全社会更大的重视。但诈骗者不断改进技巧,比如利用改号工具,冒充公安、检察、税务等机关电话,以提高迷惑性。可以说,电信诈骗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社会公害。

然而另一方面,对于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犯罪,目前我们还未找到一种有效的遏制途径。据统计,全国诈骗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一个大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去应对这种犯罪行为。徐玉玉事件可以说是这种犯罪猖獗到一定程度后,带给人们的一个警醒,提醒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以系统化的方式来打击这种犯罪了。

就像徐玉玉这个典型案件所表明的,现在电信诈骗的骗术越来越高,因为作案者对受害者的信息有非常精准的掌握。在这起案件中,诈骗者不仅知晓徐的所有个人身份信息,而且知道她已经提交了助学金申请,正处于等待的时间段。当诈骗者以内部人、知情人的身份出现时,对受害者的迷惑性就变得更高。再加上徐的家庭本来就在底层,徐个人又缺乏社会经验,所以诈骗者轻易得手。可见,在个人信息泄露与诈骗团伙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链,但我们目前对这种犯罪的内幕还很不熟悉,这需要媒体的调查报道,需要公安机关的顺藤摸瓜,斩断这个链条。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犯罪,不少学者呼吁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尽快启动立法进程。的确,中国需要在这方面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将目前分散在不同领域的零散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整合起来,以隐私权作为统领性的概念和立法基础,形成一部完备的法规。在这方面,尤其需对掌握个人信息的企业、教育机构、中介机构等规定隐私保护要求,因为这些集中掌握个人信息的组织,泄露信息的可能性更大。对于牟利性的大规模交易个人身份信息的犯罪行为,应该制定一整套惩罚标准。

须各部门协作严厉打击

不过,在“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网络上留下印记。在生活中的无数场合,我们都可能留下自己的身份讯息。要想只从避免信息泄露这方面来防范诈骗犯罪,是难度极大的,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信息总会找到泄露的方式。网络诈骗犯罪是一个互动行为,很多时候诈骗者往往利用的是对方的胆小、恐惧或贪婪心理,实施犯罪目的,所以大家在平时要保持足够的谨慎和警惕。

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以公安机关提升破案率。因为电信诈骗成本低、隐蔽性强、诈骗者不直接现身,而且往往具有跨区域性质,这对破获这种犯罪的基层公安机关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甚至有的诈骗犯罪是跨境、跨国实施的团伙犯罪,需要国际协作来破案。在这些情况下,单个的公安机关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就成了问题。

近期政府召开的一些会议已要求通过电信、金融、公安等各个部门协作来严厉打击诈骗犯罪。针对新的情况,公安部门可以成立应对新型犯罪的专门部门与队伍,并随时从运营商获取信息,对可疑的大量群发短信等现象进行调查。运营商方面要严守国家规定,根据身份证开手机号码,保证所有的号码都可追溯。运营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弥补通讯系统中的漏洞,确保通讯都可追溯,并排查自身系统内部协作诈骗犯罪者,即所谓的“内鬼”,将这些人列入诚信“黑名单”,甚至采取不再聘用的方式,以使潜在的违法者心生戒惧而不敢轻易涉险。

目前,电信诈骗犯罪存在破案率较低、处罚不重的问题;而一旦得逞收效又很高,引诱了大量心术不正的人参与其中。要打击这种甚嚣尘上的气焰,就需要提高犯罪的成本。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虽然分布广泛,但具备团伙作案性质,有一定的集中地。司法机关可以集中力量,捣毁一些大型的电信诈骗团伙,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同样重要的是,以公共教育的方式,唤起大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比如电视节目可以更多报道盛行的诈骗方式,公安机关和银行可以定期群发公益性的手机短信,在银行等地广泛张贴公告、以语音方式提醒等,并将社会经验浅、判断能力弱、心理素质差的人群,如学生、老人、穷人等,作为重点提醒对象,把公共教育有的放矢地引向这些方面,可以起到最大的效果。(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