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能普通的劳动者而言,一个糟糕的时代正在来临? 未来,唯剩思想者存在

作者:夏学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2-17 23:27:00

摘要:《第二次机器革命》是一部探讨数字时代当下和未来的书。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几乎所有的动力系统都在延展人类的肌肉力量,但它们的动力需要人类做出决定和发出指令,人类劳动力与机器属于互补的关系。

对技能普通的劳动者而言,一个糟糕的时代正在来临? 未来,唯剩思想者存在

 

■夏学杰

    《第二次机器革命》是一部探讨数字时代当下和未来的书。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几乎所有的动力系统都在延展人类的肌肉力量,但它们的动力需要人类做出决定和发出指令,人类劳动力与机器属于互补的关系。而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我们正在开始对更多认知性的,以及更多的动力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人类和受软件驱动的机器可能正在日益变成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的关系。  
    两位处于数字技术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家,在书中向读者阐述了驱动我们经济和生活发生变革的力量。他们认为,“指数级的增长、数字化的进步和组合式的创新”,这些数字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数字化正在提升这个物质世界的运转特性,而且这些提升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类一直有一个古老的梦想: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实现所有的物质梦想,而且可以自由追求我们的兴趣和激情。未来某一天,任何人可能都不会再从事毫无乐趣的工作,因为食物、衣服、住所和其他所有生活必需品都由自动化的仆人给我们提供。尽管作者声称这个未来并不遥远,但这样的远景与享受恐怕还轮不到我们近一两代人吧?眼下,人们还不得不面对技术变革带给我们的转型阵痛。

机器“手艺”的冲击
    国际象棋顶尖大师,早已下不过电脑。计算机开始诊断疾病,还能创作高水平的散文和诗歌……
    几年前,人们还认为计算机技术根本无法实现汽车自动驾驶,一流专家所做的分析和研究报告都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汽车驾驶这项技术还是必须由人来完成,而如今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实现。还有什么是数字化技术所替代不了的呢?
    手工、体力的活,都被机器或机器人给抢着干了,那些为此工作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呢?大约十年前,笔者看过一篇小说,小说写的是书法家面对电脑的惆怅。人们想要什么字体,都能用电脑打出,又快又好看,练了几十年字的书法家顿时感到自己的手艺变得可有可无。此书也写道:“对于那些仅仅掌握了‘普通’技能而且各种能力平平的劳动者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年代,因为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数字技术也正在以一种可怕的速度获取这些技能。”
    岂止是能力平平的劳动者要面临失业的危险,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很多行业面临淘汰或转型。中国一位出版人在2013年岁末写下题为《一位传统出版人的出走》的文章。文中写道:“不用说,也不用问,我清楚地知道,对绝大多数出版人而言,2013年是怎样备尝迷茫、彷徨与焦虑的一年。”
    其实不单单是传统出版业,不单单是媒体,很多行业都将面临转型。这将是一场势不可挡的革命。  
    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副作用,看起来要比第一次机器革命好很多,不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进一步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第二次机器革命》的作者认为,迅速发展的数字化可能带来的是经济的大分化而不是环境的大破坏,有趣的是,作者对机器化浪潮可能带来的技术性失业并不特别悲观。书中援引约翰·贝茨·克拉克的观点——在一种发展动力良好的现实(经济)状态中,劳动者的失业是随时都会发生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完全不存在,那是既不可能也不正常的。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需要技术的不断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不出现劳动者的暂时性失业。表示失业只是暂时性的,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作者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认为,在不远的将来,由新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每单位产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已经并且将持续被通常情况下发生的整体的生产扩张所带来的有利的就业效应所超越。”如果技术能够使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增加,更低的成本有可能会带来更低的产品价格,而更低的价格会带来对产品的更大需求,并最终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觉得这样的估计,似乎过于乐观。产品价格再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可能无限增长,总会有个限度。
    面对新技术的浪潮,若要避免最终被淘汰的命运,作者建议要努力提升思维能力、大框架模式识别能力以及复杂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是“3R”,即“读书、写作、算术”。但具体的对策,书中没有提及,看来,预见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

幸存的思想者
    数字化劳动力正变得日益普遍、强大,公司越来越不愿意付给人类劳动力希望接受的薪酬,我们该怎么办?记住,进步需要疯狂的思想。手工劳动逐步被自动化取代,那么将来,也许只有思想者能幸存下来了。
    正如经济学家朱里安·西蒙所言:“从经济上来看,你的思想甚至要比你的嘴巴或手更重要。长期来看,人口的规模及其增长最重要的经济影响是额外增加的人口对我们所积累的实用知识的贡献。这种贡献从长远来看非常巨大,足以削减掉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所有成本。”具有各种思维能力是人类相对于机器的持续性优势,因为新思想,随时可变更的思维创意,是机器所不具备的。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创造者的,书中写道:“如果第一次机器革命时代帮助打开了封锁在重塑物理世界的化学键中的能量之源,那么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真正的前景就是,它将帮助打开人类的创造之源。” 
    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思考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我们珍视的是什么——不论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社会。我们这一代比任何一代人继承了更多改变世界的机会。这是乐观主义的一个根源。技术不是命运,命运由我们自己塑造。面对变革,我们首先不得不忍受其痛,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不得不去学习、不断适应,终身学习,真的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
    当然,这次革命不只关乎个体劳动者,作者还在书中对国家和企业提出了应对之策。对国家来说,决不能通过切断明天的技术来保护今天的工作,需要让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技术得以充分施展。对企业来说,面对技术浪潮的兴起,面对劳动力成本的升高以及市场需求的萎缩,应该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
(作者系独立书评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