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IBM探寻银行业“智慧”发展之路

作者:王海艳 张文婷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1-08 19:43:28

摘要:IBM探寻银行业“智慧”发展之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海艳 张文婷 北京报道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12月31日表示,即将过去的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2010年中国经济要完全恢复并保持健康发展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对此,银行业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2008年11月,IBM对外公布了“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指出,在信息文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人类将实现智能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实现IT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以前所未有的科学和智慧的方式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实施管理。从2008年10月 到2009年10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该主张引发了全球媒体有关下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世界经济深入融合的大讨论。这个有着全面建设规划的理念,已经部分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借鉴,在医疗、电网、宽带网络的“智慧”建设投资被看成是拯救行业经济的“救命稻草”。而中国政府也对此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各行业都纷纷参与探讨和深入研究。一时间,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银行、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城市等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而我国的银行业作为支撑国家经济运转的重要行业,应该如何在“智慧的地球”寻找自己的定位,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成为国家、政府和银行从业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2009年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的银行业在危机的洗礼中革新图强。经历了不良资产的剥离、国家注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过程,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据银监会消息,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资产占比从2003年底的0.6 %上升到2008年末的99.9%;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从2003年底的17.9 %下降到2008年末的2.4%,拨备覆盖率从2003年底的19.7 %上升到2008年末的117.9%,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银行标准。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排行榜中,按2008年的年盈利水平,工行跃居全球银行之首,并有3家中资银行跻身于市值的前10名。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银行业格局震荡,外资银行巨头在这场危机受到重创,而中国的银行业则迎来了拓展海外市场的难得机遇。
    从国内来看,据权威调查,2008年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位居全球第三,并且中国财富市场未来五年内将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我国财富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在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在2006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导致同业竞争加剧;金融脱媒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银行利差逐渐收窄;客户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和高端化等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IBM在2006年和2008年对全球1000多位银行CEO的调查,其中高达92%的CEO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80%的CEO认为银行业需要全面彻底的变革。
    在中国,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在公司治理方面,多数受访银行高管指出,现行公司治理水平与理想目标仍存在差距;风险管理方面,多数受访银行家认为当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挑战,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推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的重要战略;金融创新方面,85%的银行家认为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创新活动。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的银行”
    据了解,“智慧的银行”是IBM “智慧的地球”核心组成部分。2008年11月,IBM公司正式对外公布了“智慧的地球”战略,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创新理念在全球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甚至得到各国政府层面的重视。
    然而,对于国内普通大众而言,无论是“智慧的地球”还是“智慧的银行”,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甚至有些业内人士,也并不十分清楚这一国际化的创新理念,如何与我国产业发展衔接配套,尤其是如何服务于我国的银行金融业。
    带着种种疑问,近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盈科中心的IBM大厦,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事业部总经

理史民汉和IBM企业咨询服务事业部应用创新部银行解决方案负责人赵亮共同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华夏时报:IBM缘何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它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史民汉:“智慧的地球”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相反它是经过IBM全球技术、市场、战略部门潜心研究,对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前瞻性判断。
    在互联网之前,信息是区域性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无线互联网、物联网的延伸,信息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带来的泡沫不断破灭,进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质的变化,进而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后,信息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在人类得以深度应用。数据表明,到2010年世界上平均每人将拥有10亿只晶体管;2010年全球将有300亿个RFID标签,这一数据在5年中增长了33倍;到2011年全球将有1万亿个物品和20亿人被连接在一起;2008年IBM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钟1000万亿次,在11年内提升了1000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智慧地发现、挖掘和使用信息,让世界的基础结构向“智慧”的方向发展,成为我们目前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
    2008年11月,IBM公司在美国首先公布了“智慧的地球”战略,展示了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前景,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1月,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以确凿的数据和分析明确地提出,美国应当投资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起到短期内促进就业的作用,而且为美国奠定长期竞争优势。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致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公开信里,也明确表示对投资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支持。自去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其过渡团队立刻联系IBM,要求了解IT投资对于刺激经济和促进就业的效果。2008年12月,IBM与ITIF共同开展研究,对智慧IT技术的投资方向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交给政府。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在会见美国工商业领袖的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肯定了这一思路,并进一步认为,投资宽带网络等新技术,是美国保持和重夺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将问题上升到美国国家政策层面。之后不久,即签署经济刺激计划,批准推进“智慧的地球”中两个领域的发展——智慧的电网和智慧的医疗,前者批准投资为110亿美元,后者为190亿美元。同时批准宽带网络投资72亿美元,美国政府对“智慧的地球”的投资重视程度让人惊讶不已。
    中国政府以及决策者也在谈及这样的理念,如温家宝总理提到的“感知中国”理念,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充分肯定了物联网的重要性。
    事实上,从“智慧的地球”中,商业领袖们看到IT和通信技术凝聚起来,对各行业的巨大改造力,有别于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IT、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成为塑造“智慧的地球”的主动力。“智慧的地球”使全世界都在悄然发生变革。
    从“智慧”这个远景本身来说,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智慧的银行、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力、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城市等等,从而构建一个“智慧的地球”。
    华夏时报:何谓“智慧的银行”,这一理念的提出与“智慧的地球”整体远景有怎样的联系?
    史民汉:“智慧的银行”的确是“智慧的地球”的核心组成部分。
    “智慧的地球”实现的三大基础: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这三方面有机的融入银行的各个层面中,才能够推动银行业的转型与创新,进而支持实现“智慧的银行”解决之道。
    首先银行业的特点在于它每天会与几乎所有行业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医疗、交通、餐饮、制造业等。当这些行业改变他们的业务模式,例如,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当一辆汽车在某个时段路过拥挤的路段时,交通管理部门在路口设置的自动装置就会从这辆车的驾驶司机帐户上扣除一定的费用等,这些都需要与银行机构发生联系。银行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要深刻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各行业在“智慧”的驱使下的这种变革,同时认真思考银行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与各行业共同创新。
    再有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我们是否能够分析我们拥有的客户的行为模式,经常在什么地方消费,他最近是否有什么新的消费计划,他是否对我们银行的服务满意,他有多久没有光顾我们的网上银行了,我们公司的系统是否可以将客户的行为模式分析到如此深度,包括银行对未来潜在风险的预测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IBM“智慧的银行”通过与全球金融机构合作,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功案例。在中国的银行系统里,已经有很多智慧的事情发生,而“智慧的银行”将能够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例如,在互联互通方面,IBM正与国内一家大型银行在全球支付系统方面进行合作,可以保证这家银行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实现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支付和转移;在可感应可度量方面,IBM正与一家国内一流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合作,全面防范银行欺诈和诈骗行为,同时实现合规;在智能洞察方面,IBM与一家银行进行智能服务的合作,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整个“智慧的地球”都是强调物联、互联和智能这三个领域和原则,而银行在这三个领域发展相对成熟,通过银行方面的经验能够帮助其他产业推动在这三个领域的发展。
    华夏时报:您认为“智慧的银行”在中国落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史民汉:这个问题很好。首先我想强调一点,中国的银行业在智慧化方面已经有很多很好的例子和做法。但是整个银行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并将继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需要变得更加智慧,从而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
    从2008年到现在,IBM通过与中国银行业的CEO、CIO和CFO进行沟通、交流,研究未来3至5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在“智慧的银行”的愿景下,帮助中国的银行业找到更加智慧化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银行应该集中精力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整合的风险管理、新锐的洞察与应变能力以及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
    第一,在业务运营创新与转型方面,重点包括三个方面:银行核心转型、多渠道的转型创新以及财富管理;第二,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我们主要专注于三大风险领域,即信用风险、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第三,在新锐的洞察与应变能力方面,IBM在北京成立了“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以更好地帮助中国的银行建立智慧的商业系统,进一步完善商业决策;第四,在部署动态的IT基础架构方面,将从提升服务、管理风险和降低成本三方面入手,通过战略合作与外协服务机制,引入流程外包、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帮助中国的银行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
    华夏时报:目前,全球银行业已基本形成一个观点:更新陈旧遗留核心银行系统已成为一个必需项而不是一个可选项。“智慧的银行”将如何助力中国的银行实现核心系统转型?
    史民汉:我们同意这种共识,更新陈旧遗留核心银行系统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银行陈旧遗留核心系统的更新,是一项非常复杂、投资巨大的工程,“智慧的银行”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IBM打造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更新银行核心系统的专家队伍;同时,我们加大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以保证实现智慧化的硬件支持;另外,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商业合作伙伴包括软件合作伙伴,共同为中国的银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不同层次的银行都在研究如何更新陈旧的遗留核心系统问题。IBM最近在山东,在地区的层面上开展了两个核心系统更新的项目,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此外,我们在其他地区与更大的银行合作,开展了6至7个更新银行核心系统的项目。
    华夏时报:近年来,银行客户的消费理念变得更自由化、个性化。中国的银行拥有大规模的传统常规业务和针对中高阶层的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目前虽然是国内银行业服务竞争激烈的“战场”,但其同质化问题却十分严重。IBM将如何帮助银行来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新格局,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模式?
    赵亮:现在银行业竞争激烈是因为客户可选择性非常多,而且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传统银行服务领域,因此定制客户化的服务尤其重要。
    我国银行业在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方面,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如何更好地与2006年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进行竞争;二、如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体系,支持银行吸引更多高端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在这方面,“智慧的银行”可以通过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为财富群体提供个性而准确化的服务。目前,我们正在与一家银行合作这样的项目,作为私人银行发展的第一步,帮助这家银行定义一个超前的私人银行的业务流程。
    IBM在推出私人银行改造的同时,也推出关于多渠道整合的理念和相关解决方案,这包括IBM的网点转型,渠道间的技术整合。我们现在和国内两家大型银行合作重新整改银行网点的业务流程,建立前台人员的KPI考核指标。同时,我们提出的“多渠道整合”的概念,一方面把电子银行、网点、ATM机、呼叫中心以及手机服务中心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细分网点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种持续、精确、统一的服务。
    银行多渠道整合对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及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顾客办理开户,在呼叫中心打电话办理时,如果没有办完,到网点能够实现从上次停止的地方继续办理,这就是渠道整合;再比如,顾客在柜台办理业务时,柜员通过输入客户的卡号,即可了解客户的资产分布情况,预知客户的需求,并能够推荐适合的金融产品,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发掘更多高端销售机会。
    华夏时报:从全球来看,支付方式数字化渐成主流趋势,但就中国而言,部分国人依旧持着较为传统的支付理念。“智慧的银行”认为应如何改善这一现状,从而推动银行数字化浪潮的真正到来?
    赵亮:实际上,IBM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数字化这个理念。从技术上讲,在数字化支付方面,无论是像IBM这样的大型技术公司,还是银行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目前数字化支付在国内的推广,更多的还是一种理念的转变,从安全性、高效性、节约性上去做全民宣传,包括像IBM这样的技术公司、银行以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做这个工作。
    华夏时报:IBM与中国金融业已有30年的合作历史,IBM在中国金融业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这种优势又怎样作用于“智慧的银行”之上?
    史民汉:IBM感到非常自豪,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为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客户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是他们在IT方面的合作伙伴。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希望继续给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IBM在中国金融业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作用于“智慧的银行”上,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我们拥有非常专业的银行服务团队;第二,拥有具备丰富经验,既了解当地情况也了解全球情况的专家团队;第三,在软件方面,我们既有在整体平台层次上的优势,在面向具体的行业或部门,也能够提供独特和富有优势的解决方案;第四,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与中国的银行客户及合作伙伴,在大型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除了在基础架构、软硬件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还有更大的目标,就是实现点对点的服务,为客户度身打造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赵亮: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的咨询部门的公司,IBM非常强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咨询、软件、硬件的业务全部整合起来,利用我们全球各地的优势资源,包括我们的智力资产和专家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源为本地客户提供服务。IBM的发明专利连续多年全球排名第一,超过所有竞争对手的专利数的综合,这使我们能够迅速洞察到市场的变化,提出最新的理念。“智慧的银行”愿景的提出,是基于很多投资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包括数据的收集、对整体市场的调研等,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后记:

    2011年6月15日,IBM将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像IBM这样的一个信息技术公司能够在100年的长河中不断变革,跌倒再爬起来,一次又一次引领人类信息技术的变革。从1999年提出的“电子商务”,到2002年提出的“随需应变”,再到2008年底,当全球经济遭遇低靡,很多企业都在为生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IBM又一次大胆的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的战略,再次让人们折服于IBM 的高瞻和预见。
    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的“智慧的银行”理念,在后危机时代,为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机遇。然而,前瞻性的理念只有切实落地,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个创新理念从提出到落地,需要经历极其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智慧的银行”在中国的落地更涉及到多方面的合作。银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创新发展与业务转型,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国际趋势中寻求一种平衡,更需要银行业自身、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像IBM这样的技术公司的共同努力。
    在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风暴中,国际银行业格局悄然生变。中国的银行业虽难以“独善其身”,却表现出了“独秀一枝”的强劲发展态势,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全球银行业的标杆。一方面,从整个宏观形势来说,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保障我国银行业实现跨越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银行业自身来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智慧”的可持续发展,抢占市场先机,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