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便秘日 | 高科技消化道振动胶囊:便秘的现代解决方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便秘困扰。据悉,全球有近15亿人遭受便秘的困扰,其中女性发病人数约是男性的两倍,而随着年龄增长,便秘的可能性也更大,老年人发病率比年轻人高约5倍。

远大医药业绩增速放缓,24.5亿港元加码核药研发,储备55项在研产品应对挑战
从具体研发数据看,2022年远大医药合计投入超24.5亿港元用于产品研发和布局。对此,远大医药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研发投入呈现出这一年公司持续加码前沿领域研发的决心。截至目前,远大医药获得上市许可13项、临床进展17项、通过国际注册3项,核心专利15项;完成4个创新产品的引进;研发立项42项。”

后集采时代下的新思维,药师帮如何撬动药品供销体系? | 华夏大健康价值发现之旅
在智慧化的医药供应链变革期中,药师帮作为医药产业互联网新势力的代表案例,协助上游企业开拓全国增量市场,打通产业链的供需两端,助力医药产业在上下游环节的数字化创新,技术赋能各个参与方。

安利全球CEO潘睦邻: 健康社群对构建健康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聚焦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潘睦邻特别提到《黄帝内经》,“它告诉我们,健康长寿的关键在于‘天人相应’,人要遵循自然之道。这些中国传统哲学引导着我们探索人体与环境之间的自然和谐。这是卡尔·宏邦建立纽崔莱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行的基础。”

首款国产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官宣停产,去年仅卖5160万元,腾盛博药投入的4.41亿元研发费用“打了水漂”?
财报显示,2022年,腾盛博药营收由零增加至5160万元,均来自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其研发开支为4.41亿元,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69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686万元,年内亏损约4.84亿元。

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链对接交流会在京举行,科亚医疗、致远慧图、清旭尔然等企业参加,医疗AI赋能中国康复事业
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搭建产业对接交流平台,推动本地医药医疗大健康企业与医疗机构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精准对接,助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款国产新冠mRNA疫苗终于来了,砸十几亿元搞研发的石药赔了吗?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苗空间已经不大,公众接种意愿普遍不强,石药研发投入了15—20亿元,估计在新冠疫苗这个产品上收不回来,但这毕竟是国内第一个获批的mRNA产品,有“首秀”的意味,说明中国在mRNA产品上,是全球第二个国家了,未来可以研发更多的mRNA疫苗。

CXO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皓元医药扣非净利润负增长,押宝ADC赛道胜算几何?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过往几年,海量的资金涌入生物医药行业,并催生大量的药物研发项目,以及大量的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受益于此,CXO行业一直处于高景气的黄金时代,但是如今以上两大驱动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弱化。不过,CXO仍然是被看好的成长性行业,只是泡沫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

3年亏11亿元,“0营收”闯关科创板,轩竹生物的痛点只有商业化吗?
作为一家从A股传统药企中拆分出来,打着创新药标签的药企,除了营收业绩之外,轩竹生物的“外籍”管理层团队,以及其产品管线和母公司四环医药之间的关系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