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评论

华夏时评:做大市场容量,抵御外部冲击

华夏时评:做大市场容量,抵御外部冲击

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市场做大的过程,市场的容量越大,抵御外部冲击的能量就越强,当出口可能遭遇到突发的关税增加壁垒时,要稳住市场,就要未雨绸缪。

本报评论员2024-11-22 20:44:50
贸易摩擦可能如何开展?

贸易摩擦可能如何开展?

从贸易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对美国出口已经有明显减少,且商品类型更为优化,贸易摩擦2.0影响可能较贸易摩擦1.0更为有限。

李超2024-11-22 09:39:38
打造AI时代的成功企业

打造AI时代的成功企业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就是成功之父,从最成功的那些企业家身上,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能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朱啸虎2024-11-21 16:14:56
华夏时评:政策循序渐进,增量还有空间

华夏时评:政策循序渐进,增量还有空间

如何“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将给市场更大的想象。关键的是,市场必须适应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政策节奏,不要着急“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对政策的力度和空间有信心,也要对市场自身的能动性有信心。

本报评论员2024-11-15 18:50:13
10月金融数据:M1增速拐点基本确认

10月金融数据:M1增速拐点基本确认

未来M1走势仍受财政支持力度和居民消费修复强度的影响,预计财政的支撑具备持续性,年内后续两个月M1可能继续修复。

李超2024-11-14 21:36:25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2024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钟正生2024-11-13 09:54:30
华夏时评:经济“以我为主” 强化战略定力

华夏时评:经济“以我为主” 强化战略定力

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经济的体量大,韧性大,政策空间也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在,战略的定力也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我为主” ,就没有化解不了的风险和克服不了的困难。

本报评论员2024-11-8 20:51:26
从规模经济看宏观政策之变

从规模经济看宏观政策之变

面对超越短周期波动的总需求不足问题,宏观政策框架和机制亟需转型,以更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的大国规模优势,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彭文生2024-11-5 21:43:05
华夏时评:可再生能源替代拉动内需新动能

华夏时评:可再生能源替代拉动内需新动能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仅是拉动内需的新动能,更是经济结构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增量政策,可以更好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让实物投资尽快落地,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新动能。

本报评论员2024-11-1 20:04:23
财政资金哪些与消费相关?

财政资金哪些与消费相关?

本文按照消费主体进行分类,分别探讨哪些财政资金会对居民和政府消费带来影响。

李超2024-10-31 14: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