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评论

土地市场供需低迷,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土地市场供需低迷,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从全国看,2024年,财政部披露的1-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0.4%。由于土地成交价款相对于财政入库的土地出让收入有一定的领先意义,预计2024年全国财政土地出让收入达到4.70万亿元,减少1.1万亿元,同比下降19.0%。

罗志恒2024-6-26 14:48:41
不能低估企业盈利面临的压力

不能低估企业盈利面临的压力

今年以来,企业利润率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11%的历史高点,此后明显回落。今年1——4月,工业企业利润率为5.0%,处于2011年以来同期低位。

沈建光2024-6-26 14:47:46
卖地收入依然偏弱,关注中央财政发力

卖地收入依然偏弱,关注中央财政发力

我们认为,各级财政部门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在2023年同期集中结算相关费用、抬高支出基数的情况下,今年1-5月份仍然录得3.4%的增长,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提质增效。

李超2024-6-26 14:47:21
“学神”是如何养成的?中国精英教育现场的一手观察

“学神”是如何养成的?中国精英教育现场的一手观察

新一代中国精英越发引人瞩目,反映出全球财富向中国转移。2020年,中国所持美国国债居世界首位,国内亿万富翁数量也排在全球第二位。全世界每十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中就有四位是中国人,而仅三位是美国人。

姜以琳2024-6-26 14:46:53
华夏时评:引流金融活水,培育硬科技企业

华夏时评:引流金融活水,培育硬科技企业

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长线资金、耐心资本发力在“硬科技”上,自然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

本报评论员2024-6-21 20:55:47
为什么有些人能看清真相,而有些人不能?

为什么有些人能看清真相,而有些人不能?

人类是复杂的生物,有时会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有时则会选择直面真相。本书将探索已有研究较少触及的一面,即向读者展示那些不自欺欺人的案例,进而探究这些成功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朱莉娅·加利夫2024-6-20 11:34:20
如何正确看待M1增速为负?

如何正确看待M1增速为负?

5月,M1和M2增速继续下滑,尤其是M1增速继4月之后再度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4.2%。

罗志恒2024-6-20 11:23:20
制造业景气仍高

制造业景气仍高

2024年5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分化格局,出口复苏、基建实物工作量、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中国经济注入积极因素,但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财政发力节奏迟缓、部分行业产能不平衡问题凸显,重拾各方信心对稳定内循环至关重要。

钟正生2024-6-20 11:04:03
华夏时评:竞争力的环境吸引竞争力的人才

华夏时评:竞争力的环境吸引竞争力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积极探索构建更加自主、协同、开放的制度,搭建包容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迈向科技之巅的中国式创新步履,将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本报评论员2024-6-14 18:07:56
资产荒与“资产慌”

资产荒与“资产慌”

在低风险资产的“资产荒”背后,实际上还存在更大规模高风险资产的“资产慌”,因为低风险资产规模不大,如A股这类公司的数量仅占5%左右;而高风险资产不仅种类繁多、规模巨大,而且不少资产的流动性较差,风险溢价比较大。

李迅雷2024-6-13 1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