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如何让长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
虽然A股去散户化的进程加快,但市场资金短视化的抱团、炒作等造成个股股价大起大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正是由于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行为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资金博弈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要防止上述“负向循环”,必须需要加大长期资金的入市比重。

「李锦专栏」2022年中国企业稳增长大思路
可以预期,按照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2年全国两会的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外部动力与内生动力齐发,2022年的中国经济稳增长可期,企业也进入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期。

财政支出显著提速,政府消费、投资发力
稳增长仍是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央行后续降准概率有所提高,预计3月金融数据表现亮眼,继续发力宽信用、稳增长。我们提示,长端利率未来更多关注宽信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在二季度达到3%左右的高点;权益方面,宽信用延续,持续性看好稳增长板块,同时我们重点提示关注未来美债收益率见顶后带来的成长股切换机会。

华夏时评:用科学与责任,铸就防疫屏障
坚持就是胜利,还是要保持战略定力,还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用科学与责任铸就防疫屏障,织就起更牢靠更稳固的健康保障之网。

华夏时评:创历史卓越成绩单,冬残奥见证新辉煌
至此,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圆满完赛。中国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惊艳成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榜首。

华夏时评: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幸福感
说到底,高质量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保证,而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的是共同奋斗。所以,要在共同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现5.5%GDP目标:畅通内循环尤为关键
本文认为,2022年的外部环境可能比之前两年更为严峻,房地产从过去作为支持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引擎,今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幅下降,为此,必须从扩内需的角度来推动经济增长,让内循环畅通,才能让内需持续发力。

先立后破,制造突围
我们判断,为适应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有资本和相关增量资金大概率向国防军工领域集聚倾斜,核心是装备升级与国产替代,这势必有效支撑制造业投资延续2021年以来的较高景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