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幸福感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1 19:31:27

摘要:说到底,高质量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保证,而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的是共同奋斗。所以,要在共同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华夏时评: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幸福感

群策群力,凝心聚力,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这是一件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动荡,国内外新冠疫情仍不乐观,中国经济稳中开局的大背景之下,两会成功召开,让人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获得感和幸福感,迎接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高质量的发展,首先是保证一定GDP增速的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2022全年GDP增速目标放在了“5.5%”左右,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5.5%”左右其实算是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5.5%”左右并不容易,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表示,“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因为经济总量的逐年递增,看似放缓的速度,实际是更重的分量。

高质量的发展,还是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北大林毅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高质量发展要遵循比较优势,一是能最大程度创造就业,尤其是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二是随着资本积累,劳动力变得相对短缺,会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会缩小高低收入群体的差距;三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更多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

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提问,就多次围绕就业问题展开,比如,减税降费,施肥要施到根上,根壮才能枝繁叶茂,政府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就业人口多;比如,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有就业才有收入,生活有奔头,也为社会创造财富;再比如,只要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就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等等。

有创业,有就业,有收入,这就是最基本的获得感,创业有成,事业上升,收入增长,这就是更高的幸福感,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莫不以此为目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亿多人的灵活就业,高质量的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高质量的发展,还一定是保证民生的发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自然也是充分保障和极大改善民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是处处见民生,提出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具体比如,就业上,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教育上,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医疗上,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住房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老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上,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等。

在回答记者的民生提问时,李克强总理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年中国居民收入和GDP增长是基本同步的,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是明显的,公共服务要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财政性教育经费还要加大投入,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水平还要继续提高,但是,正如刚才提到的林毅夫教授的分析,只要保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民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说到底,高质量的发展,是共同富裕的保证,而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的是共同奋斗。所以,要在共同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最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