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利好国内改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正式启程访美,这次访问将为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奠定基调。在这次历史性访问的诸多议题之中,中美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与推进是极其重要的一项,也将是这次访问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确认,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会在这次访美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朴槿惠的支持率变迁
韩国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民众对总统朴槿惠的支持率升至54%,创下“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以来的最高值。对朴槿惠施政情况表示满意的受访者中,36%的人表示,他们给出正面评价是鉴于朴槿惠政府采取的对朝政策和安全政策,17%的人则表示是鉴于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PPP背后是政府契约精神
当前,PPP正以浪潮之势席卷全国。据笔者观察,尽管有关部门花费了颇多心力于辅导、规范和支持,但在操作层面,仍然有诸多模糊之处。必须反复指出,虽然当下各方最为看重的是PPP的融资功能,但PPP更主要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运作核心。

升级全球化:从1.0到4.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红利: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使得要素集聚,在新产业中进行更具规模效应与效率的生产;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使得要素配置效率提升。

中国企业要跟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专访钰诚集团总裁杨翰辉
近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随着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企业在中国-东盟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为东盟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钰诚集团是中国企业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一个创新样本,其金融创新的实践探索在本次博览会上受到了高度关注。

市场化依然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国企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9月13日公布的《意见》要求国企推进以市场化为中心的改革,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以市场化为中心,同时增强国企实力、增进国企效率,应该说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企改革需破除预算软约束
近日,《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无非是在目前的机制下,国有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十八大以来,不少看起来外部光鲜的国有企业随着反腐败的深入显现出了诸多问题;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对目前的一些举措颇有微词,认为诸如限薪等举措束缚了企业的活力;

国企改革痛点:降薪不如“去官位”
前不久,中国移动发布了降薪方案,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官员年薪将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20%。降薪范围主要集中在处长以上层级。

本轮股市大震荡的透视与反思(上)
前段时间,A股市场在短期内大盘经历暴涨、暴跌、保卫战等一系列震荡,笔者试从现象、原因、后果和对策四个层面对这一事件进行透视与反思,并建议从以健康企业培育“长期慢牛”、化解机制性扭曲、对冲非理性、尊重市场逻辑优化游戏规则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度与政策优化。本文将分三期连载,上篇主要是现象特征层面的透视与判断

希拉里会被“邮件门”绊倒吗?
“这是一个错误,对不起。我为用私人邮箱处理公文事件承担全部责任。”今年9月,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独家采访时,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首次就“邮件门”事件公开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