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马晓霖专栏 | 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外部环境变化
世卫大会圆满收官获得中国政府和媒体的高度赞扬,堪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胜利,表明经历数月的污名化浊浪冲击,公道依然自在人心,国际环境变化尚可谨慎乐观以待,只要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积极作为”,后新冠时代依然拥有光明前景。

李锦专栏 | 找到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途径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怎样基于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和产业自身特性,对我国产业链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迅速恢复产业链和推进供应链全球战略调整。我觉得需要找到正确的途径,需要从十三个方面努力。

马晓霖专栏 | 新冠疫情让世界航空业“折翅”趴窝
航空业无疑被暂时“折翅”瘫痪,甚至股神巴菲特因新冠损失500亿美元后都看衰航空业。但是,人类既已进入飞天时代,插翅再飞不是技术和认知问题,只是航空业复苏时,其旧有格局也许不复从前。

李超: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M2社融“略高”的深意
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宽货币+宽信用,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工具的组合,未来仍有降准、降息,且更加侧重宽信用,着重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政府和债券市场也是扩信用的重要方式。

马晓霖专栏 | 全球经济零星重启艰难康复
事实是,中国好,世界便好;世界好,中国也好;中国与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球化已是延续千年的人类交往现实和路径,不可能逆转,因此,大可不必担心“去中国化”或孤立、隔绝中国的臆想会发生。这个景象过去绝对存在过,今后更不可能出现。

李锦专栏 | 疫后经济要辩证看待国企负债率
在国企改革的诸多议题中,如何推行有效措施降低负债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最近,因为“六稳”“六保”的提出,新型投资保增长与国企负债率的矛盾,使得怎样看待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再次成为话题。

马晓霖 | 美油“至暗时刻”并未敲响石油时代丧钟
新冠疫情也许会引发局部全球产业分布格局调整,但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源消费大国的地位无法根本撼动。换言之,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将使石油时代延续青春。

张茉楠专栏 |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科技变局:博弈与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也对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势必加剧大国博弈、重构世界格局和秩序。

李迅雷:疫情让泡沫更刚性?
收入增速与GDP相关,未来十年GDP增速继续下行;租金取决于供需关系,但总体涨幅也会趋缓。因此,我对目前中国楼市处于非理性繁荣阶段的结论不变。

可以尝试将全年GDP目标增速定为3%左右
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回落。当下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全年GDP增速目标还“要不要”?二是“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