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专栏

马晓霖专栏 | 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外部环境变化

马晓霖专栏 | 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外部环境变化

世卫大会圆满收官获得中国政府和媒体的高度赞扬,堪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胜利,表明经历数月的污名化浊浪冲击,公道依然自在人心,国际环境变化尚可谨慎乐观以待,只要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积极作为”,后新冠时代依然拥有光明前景。

马晓霖2020-5-21 14:31:55
李锦专栏 | 找到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途径

李锦专栏 | 找到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途径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怎样基于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和产业自身特性,对我国产业链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迅速恢复产业链和推进供应链全球战略调整。我觉得需要找到正确的途径,需要从十三个方面努力。

李锦2020-5-16 13:31:54
马晓霖专栏 | 新冠疫情让世界航空业“折翅”趴窝

马晓霖专栏 | 新冠疫情让世界航空业“折翅”趴窝

航空业无疑被暂时“折翅”瘫痪,甚至股神巴菲特因新冠损失500亿美元后都看衰航空业。但是,人类既已进入飞天时代,插翅再飞不是技术和认知问题,只是航空业复苏时,其旧有格局也许不复从前。

马晓霖2020-5-14 11:02:39
李超: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M2社融“略高”的深意

李超: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M2社融“略高”的深意

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宽货币+宽信用,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工具的组合,未来仍有降准、降息,且更加侧重宽信用,着重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政府和债券市场也是扩信用的重要方式。

李超2020-5-11 14:28:38
马晓霖专栏 | 全球经济零星重启艰难康复

马晓霖专栏 | 全球经济零星重启艰难康复

事实是,中国好,世界便好;世界好,中国也好;中国与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球化已是延续千年的人类交往现实和路径,不可能逆转,因此,大可不必担心“去中国化”或孤立、隔绝中国的臆想会发生。这个景象过去绝对存在过,今后更不可能出现。

马晓霖2020-5-7 11:49:12
李锦专栏 | 疫后经济要辩证看待国企负债率

李锦专栏 | 疫后经济要辩证看待国企负债率

在国企改革的诸多议题中,如何推行有效措施降低负债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最近,因为“六稳”“六保”的提出,新型投资保增长与国企负债率的矛盾,使得怎样看待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再次成为话题。

李锦2020-4-28 13:38:50
马晓霖 | 美油“至暗时刻”并未敲响石油时代丧钟

马晓霖 | 美油“至暗时刻”并未敲响石油时代丧钟

新冠疫情也许会引发局部全球产业分布格局调整,但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源消费大国的地位无法根本撼动。换言之,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将使石油时代延续青春。

马晓霖2020-4-23 11:15:40
张茉楠专栏 |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科技变局:博弈与对策

张茉楠专栏 |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科技变局:博弈与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也对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势必加剧大国博弈、重构世界格局和秩序。

张茉楠2020-4-22 11:03:39
李迅雷:疫情让泡沫更刚性?

李迅雷:疫情让泡沫更刚性?

收入增速与GDP相关,未来十年GDP增速继续下行;租金取决于供需关系,但总体涨幅也会趋缓。因此,我对目前中国楼市处于非理性繁荣阶段的结论不变。

李迅雷2020-4-22 10:58:52
1
可以尝试将全年GDP目标增速定为3%左右

可以尝试将全年GDP目标增速定为3%左右

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回落。当下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全年GDP增速目标还“要不要”?二是“要多少”?

李迅雷杨畅2020-4-17 18:37:04
  •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 荀玉根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迅雷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 金海年

    金海年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华夏时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