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如何分辨并指斥胡扯?
新的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科学和社会交流方式。随着信息获取途径得到改善,信息超载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们希望本书能帮助你面对冲击,将事实与虚构区分开来。

华夏时评:支持民企投资,专项债“四两拨千斤”
在当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3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并且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

经济乍暖还寒,花开尚待时日
考虑到去年基数前高后低、疫情有可能被有效控制以及政府“稳增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等因素,后三个季度的GDP有望呈现出逐季递增的走势,经济增长有希望实现政策预期目标。

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
我们认为,产业智能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先决条件是产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大概率将持续较长时间完成并不断优化升级,中长期存在着较多结构化的战略性投资机会,也蕴藏较大市场预期差。我们预计,2022年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全年增速将达到11.1%。

华夏时评:财政货币联手发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政货币联手发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才能更有效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只要让所有的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都能够稳得住、发展得起来,而发展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如何让长期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
虽然A股去散户化的进程加快,但市场资金短视化的抱团、炒作等造成个股股价大起大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正是由于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行为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资金博弈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要防止上述“负向循环”,必须需要加大长期资金的入市比重。

迎接中国创新经济
推进“十四五”规划、实现2035远景目标,关键在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科技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友好的环境和激励机制,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必然影响生产关系。那么,应该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如何提升产业链安全?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