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
神龙:战略重调再推“倍增计划”
在与“3年倍增”计划失之交臂之后,神龙公司正朝着2020年产销150万辆目标迈进,这相当于未来5年要在2015年产销规模的基础上再次实现倍增。
奇瑞:“壮士断腕”回归路
通过于以色列集团及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分别成立的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汽车,更令壮大后的奇瑞走向更强获得了更多可能性。在尹同跃看来,奇瑞自我革新所带来的盈利能力还将进一步大幅拉升。“奇瑞2015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利润会达到200亿元。”
比亚迪:决胜新能源
曾放言要在2015年做到国内第一,实现年销200万辆的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终究还是食言了。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比亚迪累计销售38.83万辆,同比增长0.87%。200万辆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吉利:转型突围
车市低迷的2015年,吉利汽车以同比22%的增幅领涨自主品牌,全年销量达50.98万辆。但这一成绩只完成了“十二五”目标的四分之一。如今看来,吉利汽车的“十二五”目标不切实际。
长城:自主神话“舍与得”
重新考量产品布局的长城汽车,将在下一个5年规划中,摸索新的蓝图。“未来5年投入200亿元资金,针对新产品、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研发建立新技术中心。”从魏建军透露的信息中,长城汽车的“十三五”规划已展露一角。
汽车金融弄潮“互联网+”
无论我国汽车产业是否步入微增的“新常态”,汽车保有量和购买潜力空间依旧巨大。不过,在资本大量涌入这一领域之后,新的秩序也将逐渐形成,彼时与机会相伴的或将是一次深度的市场洗牌。
东风:不予周郎定江山
从东风汽车目前披露的“十三五”规划来看,比“十二五”期间更多了些脚踏实地,把努力方向都集中于“补短板”之上。在中国汽车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能够补齐短板无疑意味着更为长久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竺延风或许在“十三五”期间能带给业界不一样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