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艺术

“华夏十大好书”揭晓 真相、正义与情感奴役?

“华夏月度好书榜”是由《华夏时报》文化版编辑根据出版社提供的当月新书书目、电商销售平台及各大书店“月度销售数据”及豆瓣书评而综合制作出的“十大好书书单”。

吴小曼2016-12-3 01:04:00
7

一场展览引发的情理诘难 从“基弗在中国”到“不在中国”

11月19日下午,在一片争议声中,“基弗在中国”展览还是如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了,并且迎来了一个观展潮,60元的门票,也没有挡住人们对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基弗中国首展的兴趣。

于娜2016-12-3 01:04:00
5

冯小刚拍的不是电影,是时尚快餐 《我不是潘金莲》的反现实主义荒诞

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引起很大争议,就在于电影一开始就潜伏着巨大的反差性——我是说将《我不是潘金莲》从小说转化为电影的立项开始。

周江林2016-11-24 15:25:58
13

如何成为一枚网红?

数字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指数级增长、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和产品的组合式创新,一些产品、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早上还是新技术,到晚上就过时了,前一分钟还是一则新闻,后一分钟就成为了旧闻,颇有点“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味道。

陈霖2016-11-18 23:28:10
2

“艺术媒体年度提名展”《华夏时报》推荐艺术家及艺术家采访

​《华夏时报》(文化版)推介辞:吴强是一位在“路上”的艺术家,主要指他的生命状态与创作状态,他用音乐的“朋克”精神去颠覆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以抽象化的线条来解放传统材料表现上的局限,以达到自由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冷静与自由恰恰是中国画从地域性绘画语言向世界性绘画语言过渡的一种尝试。

吴小曼2016-11-18 23:28:10
4

​张大千引领书画市场回暖? 两极分化依然严重

作为书画拍卖市场的“风向标”,今年嘉德秋拍“大观”书画夜场共拍到9.29亿元,其中近现代书画专场人气和成交率高涨尤为突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市场回暖机遇、新一波市场周期到来等议论,但是在近现代书画专场表现火热的同时,却难掩古代书画专场近半数未能成交的冷清。

于娜2016-11-18 23:27:48
5

​回眸之望:用艺术映照历史 2016中山国际青年艺术展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山先生的故乡,广州中山市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来纪念中山先生的诞辰,其展览主旨设想试图将中国近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化进程作为历史背景,以展现艺术的变化与历史的交会。

吴小曼2016-11-18 23:27:48
7

“中国行为艺术30年文献展”走进美术馆

对当代艺术的历史梳理是民生美术馆的重要展览系列,此前已经举办过绘画30年、影像20年等项目,这次展览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开向未来一系列活动的继续。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16日。

于娜2016-11-14 17:50:08
3

《驴得水》高票房背后 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

张一曼是《驴得水》的人物亮点,也是几位教师中的唯一女性,所以她被赋予的符号性意义远大于人物本身,由于任素汐演活了张一曼这个介于女权主义与女权婊之间的人物,而受到追捧。

吴小曼2016-11-12 01:48:21
6

2016“华夏月度好书榜”揭晓(10月)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华夏月度好书榜”是由《华夏时报》文化版编辑根据出版社提供的当月新书书目、电商销售平台及各大书店提供的“月度销售排行”及豆瓣书评等综合制作出的“月度十大好书榜”。“月度好书榜”顾名思义主要以当月新版图书为主,但也入选了少部分兼具话题性 的“常销书”,以平衡“畅销”与“经典”的关系。

吴小曼2016-11-5 00:19:4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