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为艺术30年文献展”走进美术馆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1-14 17:50:08

摘要:对当代艺术的历史梳理是民生美术馆的重要展览系列,此前已经举办过绘画30年、影像20年等项目,这次展览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开向未来一系列活动的继续。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16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日前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启幕。“上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为艺术的表示方式就是非常独立的,这其中不涉及任何宗教、科技等,但有一种强大的存在感及可能性在里面。”相对于参展艺术家何云昌的淡定,一些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开幕式的艺术家则激动地喊出"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此次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朱青生担任展览策展人。展览通过文献的方式对中国行为艺术30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学术梳理。“现场展出自1980年到2014年行为艺术重大活动的,包括41件代表作的图文材料、行为艺术30年年表和部分文献。

“这个展览是一个学术展览。展览有一个重大的目的,就是展示超过一般人想象的创造性。美术馆把行为艺术作为文化现象来展示研究和探索。探索的结果就是把行为艺术变成思想和知识,就是让我们这个时代可以保证创造性。”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介绍展览和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发展历史时讲道。

30 年前即1986 年,中国大陆第一例公开发表并当即造成社会影响的行为艺术《观念21》在北京大学举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此之前,也陆续有很多行为艺术活动零星展开。30 年后,我们选取这个时间节点,举办“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来对这个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朱青生表示,行为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特殊形式,既反映了当代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艺术与社会、世界、环境,以及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在多媒体环境和跨媒介的合作下,新的精神状态和无边界的创作思维。

他认为, 所谓的行为艺术,涵盖了相当广阔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观念。但是,行为艺术的庞杂与广阔,也使得很多带有政治、商业等其他目的的行为得以以艺术名义推行和张扬。因此,如何来回顾、记录和研究行为艺术,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和关键课题。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开幕时讲到:“行为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方面和先锋课题,它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视觉艺术的边界,体现了人们新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非常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这次展览以“中国行为艺术30年”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行为艺术》的出版文集等成果为基础和契机,首次对中国行为艺术30年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的文献展览。相信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不仅对专业人员是一次极好的讨论研究机会,给美术史写作带来新的思考围度,也能为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行为艺术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窗口。”

“中国的行为艺术家很出色、很优秀,30年来创作了很多杰出的作品。行为艺术家不但体制不太理睬,市场也并不买账,生活的很艰辛,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文化理想,一直坚持做自己的行为艺术。” 展览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方舟表示:“这个展览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在2014年做的“神龙架论坛”。当时论坛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中国行为艺术30年”。我们没有别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做学术上的支持。所以,我们第一个行动,就是通过这次研讨,梳理了30年来行为艺术家们所做的作品,也是梳理了30年来有关于行为艺术的论文、文章和著作。在这个基础上,朱青生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做了一些增补,特别是上次遗漏的一些重要的行为艺术家以及研究行为艺术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对这些内容都做了一些补充。这样过去30年的一个总结,内容也比之前更为丰富。”

对当代艺术的历史梳理是民生美术馆的重要展览系列,此前已经举办过绘画30年、影像20年等项目,这次展览是其中的一个,也是开向未来一系列活动的继续。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16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