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直击安徽洪灾现场:古河镇400米河水漫堤,居民有序撤离,滁河下游严防24日强降雨

作者:崔笑天 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7-23 11:20:44

摘要:相比之下,王英家的地势稍高,没等救援队来,她就和老伴儿主动撤离了,不愿给他们添麻烦,“这些部队、救援队员都可怜死了,谁不是人家的儿子?谁的孩子来抗洪,心里不是揪着的?他们要去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家,我们才50多岁,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拖后腿。”

直击安徽洪灾现场:古河镇400米河水漫堤,居民有序撤离,滁河下游严防24日强降雨

图为被洪水没过的古河镇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刘诗萌 滁州摄影报道

7月以来,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引发汛情。滁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这里防汛形势严峻。“洪水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一下就冲进来,走得慢了人都出不来,穿个拖鞋就跑出来了,衣服都没拿出来,电器更拿不了。”家住滁州市全椒县古河镇的王英(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记者遇到她时,她正从古河镇的安置点——古河中学出来,准备去亲戚家暂住。

王英描述的是河水漫堤之后的场景——7月20日,古河大桥鸿运码头超保证水位80多厘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持续上涨的河水导致出现400米漫堤。

古河镇位于全椒县西南,地处合肥、马鞍山、滁州三市交界,镇内的古河大桥横跨滁河,连接马鞍山与滁州,此次漫堤在滁州侧的南大街。经过解放军、民兵和村镇干部的抢险封堵,缺口在不断缩小。同时,在政府的疏散、救援下,镇上居民也有序撤离到了安置点。

7月21日,大雨停歇,《华夏时报》在现场记者看到,在古河镇,洪水已漫上街道,两旁的商铺只剩招牌露在水面,居民们聚集在水岸交界的地方张望、谈天,几只无主的小狗在岸边翻着垃圾,希望寻到一些吃的。

2.jpg

图为被洪水没过的古河镇

上游河水漫堤

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水灾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经历。不过,还没有一次来得像这样猛,涨得这么高过。在古河中学安置点,两栋教学楼的一二两层已经住了很多撤离的居民,教室里桌椅被搬空,政府分发的被褥铺在地上连成一片,人们聚集在楼前大声聊天,三句话不离水情。也有一些人收拾了随身衣物,结伴慢慢走出安置点,去附近的亲戚家过夜。

一对老夫妻向记者细数着家中没救出来的大件:“一个大型的三轮车15000块,一个空调7000块,一个冰箱2900块……房子刚装修了两三年,现在这些东西在家泡了都报废了。”

另一对新婚夫妻的损失则更为惨重。结婚刚两三天,洪水来袭,花几万块打的金饰、金手镯都没来得及拿出来。“小两口的父亲就在外头哭,嗓子都哭哑了,真是心里难受死了。”王英说,就连她自己,也只拿了手机和充电器。

如今,暴雨停歇,古河镇的水位已经降低了一些,居民正在耐心等待洪水退去后,将房屋的墙壁重新粉刷、修缮地板、窗户,店铺再装修,重启日常生活。

3.jpg

图为被洪水没过的古河镇

不过,在此前水涨上来的过程中,仍有一些老人固执地想留在家中,他们躲上二楼,拒绝与亲人一同离开。其中一位老人腿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随着水越涨越高,亲人心急如焚,拨通救援电话。

接到救援消息的是全椒县蓝天救援队的队长孔晓龙。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公益紧急救援机构,也是最早参与到全椒县救援、疏散工作的一支民间力量。“我们18号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应急管理局的指令,去往大墅镇那边转移群众。结束了以后,古河镇水也上来了,根据统一调度,我们又到这边来。”孔晓龙说。

“我怎么下去?我没法下去。”在二楼阳台,老人对着救援队喊。

“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愿意走,我们一定把你安全带走。”这是孔晓龙给老人的答复。最终,经历两次往返劝说,与亲人的电话沟通,老人终于同意撤离。救援队员借助绳索爬上二楼,四五个小伙子,“上面几个人拽着,下面几个人抱着,一点一点的把她放下来了。”

孔晓龙告诉本报记者,水最高的时候,可以没过一楼,现在降下去一些。他们几个人一组划艇进去,搜遍责任区内每一栋楼,爬进每一个房间,把碰到的人都转移出去,“这个事情马虎不得”。孔晓龙说。

相比之下,王英家的地势稍高,没等救援队来,她就和老伴儿主动撤离了,不愿给他们添麻烦,“这些部队、救援队员都可怜死了,谁不是人家的儿子?谁的孩子来抗洪,心里不是揪着的?他们要去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家,我们才50多岁,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拖后腿。”

孔晓龙加入蓝天救援队以来,参与过地震、泥石流,以及前段时间安徽歙县的救援,不过他坦言这次“心情不一样”,因为他是本地人,也有很多同事、朋友、亲戚的家都被淹了。截至7月22日,全椒县蓝天救援队50多人,加上周围市县前来支援的蓝天救援队,共计100多人,从早到晚轮班,已经转移了500多名居民。当晚,孔晓龙带着队员划着艇搜救了最后一圈,没有发现未撤离人员。

下游严阵以待

在距离古河镇70多公里的滁州市南谯区吴港村,看着水降到保证水位以下,一位老人松了口气。

徐德华是南谯区水利局局长、滁河防汛副指挥,他在这里做水利工作已经38年了。如今,滁河告急,59岁的他重新冲到防汛一线。

相较古河镇而言,吴港村位于滁河下游,与南京浦口仅一河之隔。7月20日,这里的水位达到12.95米,超保证水位0.07米,为历史第二高水位。“我们的预警一般有三个级别,超警戒水位是橘黄色的,超保证水位是红色的,超历史水平就红的发紫,预警平台上都在跳。”徐德华说。

据他介绍,水位分为设防、警戒、保证三档。这里的设防水位是8.5米,意味着堤坝开始挡水;警戒水位是10.5米,说明这个水位已经有破坏性了,有可能造成险情,在此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比如启动四级响应,人员尽量到位;保证水位是12.88米,在这个水位以下决不允许溃堤,如果出现就是人为原因;而水一旦涨到12.88米以上,则意味着人力已经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如果再出现问题,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但是肯定会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4.jpg

图为测量水位的柱子

从7月15日开始,徐德华已经在吴港村驻守7天。7月20日,这里的水位达到历史第二高,后续由于降雨停止,截至7月21日16时,回落到12.69米,为保证水位以下,但这并不代表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5.jpg

图为滁河吴港村段

“现在水位稍稍下降,意味着压力减小了,可以休整一下。但是我们也在24小时巡查,就怕这时候出现险情,错过最佳时期。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就发现、处置、消除。”徐德华说。

在吴港村,记者看到五人由远处走来,他们手里拿着细长的竹竿,在堤坝上敲敲打打,这是当地政府安排的巡查队伍。一共17.5公里长的大堤上,驻扎了村镇干部,以及区直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每个点位五人一组进行巡查,敲击探查背水面有没有渗漏的点。土地较硬是正常的,土地松散则可能有水。进一步来看,如果流出的水是清的,就不是渗漏过来的洪水,如果是浑浊的,则需要及时上报,请水利局的专家现场确定是否有险情,并做及时处理。

根据南谯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数据,截止7月21日,滁河干堤及后圩堤共发生17处管涌漫堤等险情,已处理完毕7处;清流河发生4处滑坡管涌等险情,4处已抢修完成;157座中小型水库中章广镇黑狼庙水库主埂水泥路面有裂缝、大宋水库背水坡发生滑坡均已处理完毕。

在此过程中,附近的村民搬着小板凳来到堤坝上焦急张望水势。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家中都栽有苗木,从种植到长成需要几年时间,每亩收益一万多元。如今洪水凶猛,低洼处的苗木腰部已经被水没过,如果不能及时排水、放水,这些苗木都会死掉,“一年白干”。

而上一次南谯区水情如此危急,还是在2008年,当时达到了历史最高水位13.14米,24小时降水500多毫米,一个小时就要涨一两米。据徐德华回忆,那次雨量大、时间短、区域范围小,与这次的情况并不一样。

“当时是凤凰台风导致的局部超标准强降雨。但是它好就好在时间短,第二天早上雨就停了。并且全流域没有什么大洪水,下游也不顶头,上游也没有大的来水。”徐德华说,“但今年不一样,今年是全流域特大洪水,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一天降几百毫米,这一周都一直降雨。最重要的是上游普降暴雨,这就是隐患。”

不过,这次的应对措施,相比于12年前先进了许多。徐德华脚下的这道堤坝原来是一道防浪墙,当时水都漫过去了,现在经过多年的加强与修缮,依然坚固。“那时候的工程状况、防汛抢险的场地,各个方面都没有现在好。”

如今,这位老人依然守在这道堤坝上,村民也依然悬着心。他们都在警惕着24日即将到来的强降雨,也是滁河要经历的又一次考验,而现在还远未到放松的时候。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