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疫情后中国车企首先回血 中国避风港效应虹吸全球人才“东归”

作者:孙斌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04 09:55:03

摘要:在欧美疫情高发与中国市场的快速回血中,发生在汽车人才市场的我进你退式的中外势力对比也正在放大。

疫情后中国车企首先回血 中国避风港效应虹吸全球人才“东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斌 于建平 北京报道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与我并肩作战的搭档鱼住吉博总经理,疫情期间勇敢逆行,于2月5日正值中国疫情高峰期就从日本回到中国广州、回到工作岗位,每天早上8点到岗,研究课题对策、寻求丰田汽车支援,下班时经常是披星戴月。”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最近这样评价自己的日本同事,据他透露,该公司94名日方派驻员工,在复工复产前全部回到工作岗位,与中国当地员工共担风雨。

不仅是丰田,从广州到武汉,再到上海,宁波,北京,长春,各家传统车企集中落地的产业集群城市中,中外方经管/研发人员不单是回流速度在加速,在他们的欧美同事们还只能蛰居在家电话会议时,立足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汽车人除了忙的不可开交,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拿到全额工资。

中外两重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3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占新车销量96%的23家大型汽车企业的复工率已达到90%,需要注意的是,这还仅仅是截至3月11日的数据,汽车工业协会内部人士称,由于最新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时至4月,复工数据依然在提高。

显示增长复苏的数据不仅来自中国的地方国有车企,一位上海的网友用无人机拍摄得出结论,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的建设速度同样惊人,最新的视频显示,该工厂二期工程很有可能提前竣工。而在此前,其一期工程从奠基仪式到完成建设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而在美国本土,特斯拉早在3月24日就已宣布,为遵从疫情期间的相关规定,其位于美国弗里蒙特工厂和纽约工厂停产。在弗里蒙特工厂停工后,上海工厂成为了目前唯一能制造整车的特斯拉工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汽车市场研究机构HIS Markit预测,当下欧美持续爆发的疫情将致使包括大众、宝马、PSA、FCA、福特、通用、丰田、本田等众多汽车制造商合计共关闭100多家工厂,一季度新车产量损失200万辆,这一体量将占全球第一季度总产量的40%左右。甚至有说法称,欧洲汽车市场将倒退10年。

复苏背后的人才争夺战

在欧美疫情高发与中国市场的快速回血中,发生在汽车人才市场的我进你退式的中外势力对比也正在放大。

3月份,包括广汽集团,吉利在内的多家车企对外宣布,集团不会通过减薪渡过难关。同时,不调目标、不裁员、不降薪也成为了部分车企在非常时期留住人心和市场人气的关键所在。

据《华夏时报》了解,在一边对内稳定人心的同时,大部分的自主车企还在趁着海外车企大量裁员减薪的档口,抓紧面向全球市场招人,为未来的储备研发力量。

来自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目前吉利与奇瑞正在德国小镇劳恩海姆大量招兵买马。据透露,目前吉利的拟招聘人员包括电动化总成工程师、信息娱乐和智能网联工程师等,而奇瑞争抢的人员则涉及车身构造、造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座紧靠欧宝德国总部所在地的小镇,奇瑞、吉利分别在2018年、2019年先后建立了根据地——奇瑞欧洲研发中心、吉利汽车技术德国分公司(GATD)。或许从创立之初,奇瑞、吉利就是奔着德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的。

与此同时,包括上汽/一汽/北汽在内的多家车企也纷纷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抓紧了校招和全球人才招募,与以往不同的是,车企新时期人才招募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汽车动力人才需要转向面向5G技术的车联网平台搭建,自动驾驶等方向的复合型人才考核。

通过各种渠道获知到目前国内企业的动向后,原本因待遇原因驻留海外的技术工程师也开始按捺不住, 一位原负责谷歌视觉识别项目的华人高级工程师宋博士在给《华夏时报》记者的邮件回复中称:“疫情后的对外贸易和全球化生产必然遭受重创,这时候正应该抓紧机会准备产业升级,提升科技,未来生产模式中,高端产业链尖端科技才是急需投资的标的。”

回国开始创业的他甚至呼吁:“国家大基金能否考虑出钱,抄底投资海外各国科技创业公司尤其是华人团队,包机拉回国内落户,这才是双赢。”

用好中国避风港

已回来的人在大声疾呼等你回来,而真正吸引他们的,除了栖身大型企业的良好待遇,更让他们看重的是未来几年的大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这对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据经济杂志《商业周刊》报道称,截至目前,从台湾前往中国内地企业工作的半导体技术人员超过3000人,目前在台湾涉足半导体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约为逾4万人,可见流向内地的技术人员数量已达到整体的接近1成。

有例可循的事实是,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在台湾创建的半导体厂商被台积电收购后,带领数百名部下前往大陆,此后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简称中芯国际、SMIC)。中芯国际如今在半导体代工领域排在世界第5位。而如今,72岁的张汝京依旧在青岛做CIDM半导体创业。

一位在苏州甪直兴办企业的台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内地近年来不仅争取经营高管级人才,还在引进整个团队的一线技术人员,正试图借此跨越量产的阻碍。工资的水平也在提高,达到台湾的2-3倍”。

上述人士认为,当下中国在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还可能继续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配额,对于很多有志于做汽车梦的造车新势力与很多换道车企而言,“趁眼下的时机,用好全球的供应链资源和人力资源,不要把人往外赶,而要尽可能吸引人才回归,应该是有大志的企业要做的事。”

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