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李锦 | 企业在疫期要快速改进管理方式

作者:李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2-01 19:22:44

摘要:中国经济产能供应及企业有限韧性,留给疫情防控的时间不多了。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压力重重,工资照发,房租照交,利息照付,交货日期迫近,担心招工难产能恢复慢导致客户流失。

李锦 | 企业在疫期要快速改进管理方式

李锦

接下来十天,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控制的关键十天。能否迎来拐点,事关企业发展的前途,不少省份规定2月9日24时(正月十六)前企业不得复工。然而,有一些企业等不及了,已经上班。要不要上班,什么情况可以上班,怎样上班,成为节后一个新话题。

目前是中国经济产能最脆弱时期。中国经济产能供应及企业有限韧性,留给疫情防控的时间不多了。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主压力重重,工资照发,房租照交,利息照付,交货日期迫近,担心招工难产能恢复慢导致客户流失。日子过得好的餐饮巨头西贝筱面村老板,日前也为一个月为两万人发1.5亿工资而发愁。

我们应该理解企业家(企业主),如今“国难”当头,他们承担了所有的经济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债务风险、违约风险。当然,这也无需表彰,毕竟企业家事业本来就是一项风险事业。若接下来十天疫情没能迎来拐点,正月十六后企业家们将在疫情防控与复工之间陷入两难。

在短期经济上“不计成本”是必要的,不可动摇。目前的疫情有三种可能。一是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此后逐步下降;二是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利于病毒传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在气温升高的帮助下于6月左右结束;三是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种更严峻,坚持底线思维。一些学者从非典传播的变化过程,推演本次病毒传播,得出将短期受控的结论。如果真的按照类似的路径演化,至少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当年“非典”的结束并非人类发明了专用疫苗或特效药,而是由于防控隔断传染途径,甚至气温升高等原因意外结束。新冠病毒是一种变异性极强的单链RNA病毒,其潜伏期长、传播方式更复杂。所以我们宁愿想得复杂些,准备更充分些。从历史经验和当前进展来看,第一种情景目前概率更大,主要是基于此次疫情防控的及时性和力度明显强于2003年非典时期,也要做好第二种和第三种情景的准备。

未来十天疫情可能迎来拐点,这是根据专家所言的“患者一般在14天内可暴露病情”失效。第一波返程高峰引发二次传播、二次感染;无症状患者增加,包括病毒变异。当然,还有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将中国列入疫情区的倒逼。所以,这10天坚持下来,要严把死守,也相信企业家们能理解,能坚持得住。

不过,凡事不能千篇一律。因为上班与防治疫情不是天然对立的,有些工作在疫情阶段,也是不能嘎然而止的。电不能不发,水不能不喝,饭不能不吃,手机不能不通。有少部分人值班,恐怕是基本状态。对于一些受疫情影响年轻的地区,和一些慢慢缓和的地区,从长期考虑,改进工作和管理方式方面,应当是一个重要选择。防控病毒传播而采取的社会反应模式,包括信息传播模式、政府反应模式、企业反应模式、交通交往模式、工作模式、生活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在病毒传播期间执行软性就业和弹性工作管理。随着春节假期延长,能够在家工作的鼓励在家工作,或者用电话电视与微信远程办公的,单位辅之以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不妨也随之创新一下。实在不能按照弹性工作制在家工作的企业,各地应安排上下班时间错峰管理,在工作中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减少病毒传染。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也算是一种文明模式。

顺便说一句,疫情也在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电商、快递、消费金融、游戏、在线视频等最直接受益的行业。疫情传播对5G通信、云游戏、AR/VR、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形成新的商机。现代物流、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新金融科技、民用通航等新供给在疫情过后必将创造出更多新需求。上次“非典”事件后,电商与阿里巴巴的崛起,想必企业家们是注意到的。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