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政协委员严可仕:地方政府应主动抵制特色小镇地产化 “地产小镇”须强制退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于玉金 两会报道
过去两年间,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从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到杭州的富春江镇,再到海南的博鳌镇,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小镇逐渐跃入人们的眼帘。仅就住建部的名单看,两批已经公布了403个小镇入选。
然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化”倾向严重,也成为特色小镇光鲜外表之下的隐疾。201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会同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等五部门举行特色小镇建设协调会,会议提出,一些地区存在滥用概念、名不副实、盲目发展、质量不高、房地产化等不良倾向,特别是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混淆了特色小镇的概念,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不是冲产业来的,纯粹是打着某某小镇的旗号来搞房地产的。“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可仕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的提案中,他建议各地政府主动抵制特色小镇“地产化”,并设立强制退出机制。
强调“三生”,摒除地产化
在考察和调研当中,严可仕对浙江杭州玉皇山南的基金小镇印象颇深:首先小镇地理位置极佳,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生态环境打造得非常好;其次,又形成了资本投资、交易的聚集。一个新的创业团队要寻找股权投资,就可以在基金小镇,租一栋民房,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而政府负责产业规划,搞一个国际医院的配套,吸引国际上的投资者和精英到这边落户。
他强调,地方政府要强化市场化运作思维,把主要精力放在强化小镇建设规划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提供设施服务等方面,以创建规划为导向,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作为投资运营商,避免加重政府债务包袱。
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走“房地产化”的老路。在他看来,特色小镇强调的是“三生”,即生产、生活和生态。特色小镇主体是产业,首先以产业为主,其次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吸引人来工作生活。而房地产开发主体是房子,一些地方出现借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现象,突出表现为房地产商通过包装“科技小镇”“农业小镇”等项目,低价拿地开发,特色小镇变成了“地产小镇”。
“这种情况越到基层越严重,地方没有领会中央创建的思路和意图,往往就会走岔路,把关不严。有的政府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变成打造房地产。“他向记者指出。
应建立强制退出机制
为此,他建议把握好发展方向,严防小镇建设“地产化”。各地政府要充分考虑特色小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的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主动抵制特色小镇“地产化”。要把好特色小镇建设招商关,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重点对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运营方案进行把关。
同时,向社会公开规划、招商、运营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对于某些小镇获得特色小镇称号后,转向房地产开发获取更多收益,要实施强制退出,确保小镇建设应有的成色。
记者注意到,此前在部分地区已经在执行对特色小镇的考核。例如,2017年8月,浙江省在2016年度省级78个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考核中,对6个小镇进行警告,5个小镇实行降格。不过,类似机制还尚未进入特色小镇相关法规当中。
严可仕介绍,福建的各个城市会也会对已经申报的特色小镇进行考核,以三年为一个考核期,每年要完成一定的投资额和一定的指标要求,如果达不到门槛,名不副实的小镇就要退出。比如,根据福建省的地域特点,还实行特色小镇主建成区3平方公里内不许房产占比太大的规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