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施懿宸:互联网企业ESG实践须正视劳动权益议题,谨防以“降本增效”为名内卷式竞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距离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法院明确“996”严重违法已经过去接近4年时间,隐形加班、自愿加班导致的职工健康与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去年下半年,杭州一名55岁的平台外卖员晕倒在路边,抢救无效宣布死亡,知情人称其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被称为“杭州单王”;近日,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不到30岁的员工在工位上猝死,该公司曾多次被报道存在超长加班……
这些看似意外的事件,凸显了互联网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效率与公平的两难困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员工超时加班违法,不要求加班则有可能损失效率;对于员工来说,加班损害健康,不加班则有可能损失收入。尤其是当员工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时,很多时候加班都只是用来表现或者表演工作的无奈之举。
作为国际范围内企业非财务绩效的主流评价体系,ESG也强调了劳工权益保障的议题。当财务绩效体系更加注重“效率”时,ESG的普及是否能促使企业体认到“公平”的重要性,采取实质措施防范劳动安全风险、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对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央财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
ESG如何谈论劳权?
ESG包括环境(E)、社会(S)和治理(G)三个维度,其中社会维度主要评估企业对员工、供应链、客户和社区的影响,涵盖员工权益、客户服务、产品责任、供应链管理、社区参与等方面。
在全球最普遍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之一GRI标准中,劳动用工问题涉及雇佣、职业健康与安全、反歧视、强迫劳动等议题。其中,GRI 403要求企业披露过去三年因工亡故的人数及比率,包括劳动人员因工伤造成的死亡人数、过去三年劳动人员因工亡故的比率和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数。
地区标准方面,2024年11月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提供了一个参考编制框架,其中在社会维度要求对员工、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创新驱动、科技伦理、供应链安全、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贡献议题的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等内容进行披露。香港联交所则相对更早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有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死亡人数、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以及所采取的健康安全措施。
“要求归要求,但在实践上还是有所差异的。”施懿宸坦言,对于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基本上是不缺的,包括劳动合同法也作了相关规定,问题在于如何落地执行。劳工在劳资关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很多员工爆料都是在他们离职之后才会曝光出来,在职的时候是很难去做这件事情的,曝光出来往往企业也都会否认。例如之前某企业要求员工加班,但是没有给加班费,这其实也相当于变相裁员,因为遇缺不补,把1个人当1.5个人或2个人用。员工因为担心被裁员往往都不会拒绝,尤其是一些绩效不好的员工,最后演变成用工时来满足KPI考核,公司也节省了成本。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其本质仍然是内卷式竞争,加剧了供过于求的矛盾。
人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本?
施懿宸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企业对员工的看法,在英文中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一个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如果企业将员工视为人力资本,也就是人才,认为员工能给公司带来竞争力和长远的发展助力,就会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给员工好的发展机会;如果企业把员工当作短期的人力资源,像工具一样,做3个月或半年,做完了就结束了,派遣员工的工资和福利都相对比较差。这也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企业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ESG实践中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例如,互联网经济衍生出来的派遣员工的五险一金问题,实际上就照见了企业对于劳动权益的最基本的态度。例如,近期京东宣布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让全职骑手成为正式员工。“to C的平台对于这些劳动者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规定他们到底是派遣员工还是内部编制的全职员工,能不能有跟公司水准相同的劳务待遇。如果五险一金都没有的话,更谈不上工时方面的保障,那肯定就是按时给酬,没有所谓的996,想工作多久就工作多久。但如果是正式员工,那他的劳动权利必须受到保护。”施懿宸认为,京东作为外卖行业的新进入者,用五险一金这个道德制高点去切入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从ESG角度是应该支持的。但要注意可持续性,如果只是短期的一两年拿下份额,后面没有持续的话,反作用力也会非常大的。
因此他认为,如果企业把员工视为人才,那么就应该让员工适度休息劳逸均衡,尤其很多智力工作者需要好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脑力,才能有好的创作,如果996强度非常大,员工的单位产出降低,边际生产力下降,效率未必能提高;如果企业把员工当作工具,一方面这是一种竞争力不足的体现,员工很容易被AI或机器人所取代;另一方面员工没有休息时,容易发生很多安全生产事件。长期来看,无论是从学术还是实务角度,提高员工满意度都是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过程。
大企业将告别996?
“晚上回去想拿个包,直接被HR赶走。”3月初,大疆强制9点关灯下班的新闻,成为大厂“反内卷”行动的一抹亮色。
近两年来,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中国经济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而今年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而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劳动用工的规范也在加强。去年,欧盟通过《禁止强迫劳动法案》,禁止超时加班生产的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这一要求不仅覆盖从原材料开采到成品制造的整条供应链,还规定不豁免员工自愿加班。这对于以欧盟市场为主要出海市场的部分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倒逼力量。
施懿宸表示,欧洲地区人均GDP高,对劳工权益的保障较为规范和完善,他们追求的是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第8个“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不只是追求经济增长,还追求体面工作,因此对工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目前仍然在从追求高速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增长转型的阶段,要实现劳动权益的保护,必须有媒体等第三方去监督企业,以及提高法规要求和劳动监察力度。
不过他也指出,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刻,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要去权衡增长和生存之间的关系。企业为了生存要降本增效,但如果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可能他们就会直接选择关门,这也不利于经济。 “ESG其实是有差异性的,有可能大企业能负担得了,中小企业可能负担不了。监管如何在发挥监管功能的同时,也扮演好一个调和的角色,这是我们要去考量的。”施懿宸说。
记者注意到,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