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快递总量超400亿件信息安全受关注 顺丰推“隐址件”降低运单泄露风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黄兴利 北京报道
作为一个年快递总量已经超过400亿件的市场,中国快递业在高成长性背后也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环保和信息安全问题。
特别是作为可以直接接触到海量精准消费者个人数据这样极为有价值的数据诱惑下,快递从业者通过出售相关信息获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为此国内主要的快递企业已经开始通过隐私面单等技术手段对客户隐私进行保护,而《快递暂行条例》的出台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
顺丰控股在8月8日举行的第二届信息安全峰会上宣布推出一种被称为“隐址件”的新产品,这种打破传统收寄方式的线上下单产品可以实现收寄双方分别填写自己的地址便能完成下单。
据顺丰控股方面介绍,使用时,寄件人在填写好寄件信息后,将收件信息填写页面分享给收件人,收件人补充收件信息后,寄件人则可在线上完成下单,在此过程中,收寄双方均看不到对方信息。同时,该产品亦支持一个寄件人对应多个收件人寄件,为寄件方节省了大量的填写、检查时间,大幅提升了寄件效率。
一直以来,快递企业掌握着用户大量真实信息的快递面单成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也是快递企业破解信息泄露的关键环节。
京东商城在2016年便开始尝试使用笑脸符号替代部分收寄信息的“微笑面单”,菜鸟网络也在去年开始联合接入其网络的多家快递企业共同推行隐私面单,顺丰控股也在去年下半年推出“丰密运单”,这些通过隐藏部分收寄人关键信息的方式成为最早尝试进行隐私保护的技术尝试。
而在《快递暂行条例》出台后,明确对用户的电子数据信息安全进行了专门规定,立法过程中充分研究了企业使用电子运单等形式保障信息安全的做法,对企业违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这也使得快递企业更为重视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问题,并结合电子面单的普及开始推行更多新的隐私保护技术手段。
顺丰控股方面表示,“隐址件”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收寄方信息收集,并对收寄双方的姓名、手机号、详细地址进行隐匿处理,可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在寄递全流程中,仅收派员拥有通过巴枪扫描获取相关信息的权限,可极大提高信息安全保密性。
同时,“隐址件”的下单方式还可以降低收寄双方的沟通和操作成本。传统下单流程中,寄件方需要收集收件信息后逐个填写,漏填、错填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遇批量发件需求,仅收件信息收集一项便要花去大量时间。而“隐址件”只需要收寄双方各自填写自己的地址及信息,免去问询环节,可降低双方试错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责任编辑:黄兴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