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权益类投资由40%下调至30%资本市场不悲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关于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被“刑拘”、“边控”的传闻在坊间不胫而走。1月24日上午,姚振华向媒体表示,“早上开完会才听闻传言,这纯属谣言。公司一切经营正常。”
几乎同时,保监会召集了几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就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的问题展开讨论。1月24日下午4时许,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将股票投资分为一般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三种情形,并实施差别监管。
《通知》主要包括四大看点:一、明确了保险机构投资单一股票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
二、禁止保险机构与非保险机构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保险机构收购上市公司,应当使用自有资金。
三、开展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150%。
四、区分一般股票投资(低于20%)、重大股票投资(超过20%)和上市公司收购(控制权),一般股票投资无需获批,涉及举牌的须事后报告,重大股票投资须事后备案,上市公司收购须事前核准。
201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保监会及时响应国家关于稳定资本市场的工作部署,出台提高投资单一蓝筹股和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的救市政策。此次,《通知》将险资股票投资上限收回至单一股票投资5%、权益类投资30%,则意味着,2015年股灾时期的特殊政策正式回归。保监会表示,此前将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上限提高至40%是临时性救市政策,目前市场趋于稳定状态,且因该政策投资股市的资金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该《通知》的推出预计对市场不会有很大影响。
长城证券投行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主要是针对举牌的事,因为此前一些保险机构投资过于激进,但对资本市场影响不会很大,毕竟这样激进的保险机构还是在少数。”
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保险资金救市”这一阶段性政策的恢复常态,早在预期之内,实际上对保险资金在A股的配置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保险资金境内权益投资比例远未用足,甚至还不到救市前规定的比例上限的一半。
《通知》表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整体尚有较大空间。当前,保险资金股票投资余额达到1.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不到10%,距监管上限尚有较大空间。支持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投资的监管导向,将推动更多保险机构运用保险资金进行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超出比例的涉及资金仅占整个行业的1%,此次,投资比例的调整并不意味着超出投资比例的保险机构将要卖出一定金额的股票。数据显示,2006-2015年十年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长率约为23.01%。如果一家保险机构有1000亿元资产规模,现在有400亿元的股票(投资比例为40%),假设其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20%(低于行业23.01%平均增速),两年后规模为1440亿元,400亿元股票占比则降至27.78%,两年后不用减持股票就可以达到30%的监管比例要求。
由于政策上给予了足够的宽限期,明确保险公司可在2年或更长时间,将相关资产比例调整至监管比例之内,随着保险公司自身资产规模的增长,其投资比例呈现自然下降,不会对资本市场形成资金压力。
此外,从整个保险资管行业看,权益类的投资比例一直在20%左右。2016年11月保监会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3.1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8万亿元,占比14.37%。从数据看,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仍有上升空间。
目前,保险行业保费规模持续增长,但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的资产端配置压力持续加大,在优质资产荒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投资仍然是险资最好的选择。
与此同时,A股指数正处于底部区域,对作为财务投资者的险资来说,无疑是进行价值投资最好的时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提供方之一,近十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和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长率都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的GDP增速。保险资产规模的扩大,提升了行业分担社会风险的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作用,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稳定器”。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保险资金始终积极深入的参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交易和建设,以直接融资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同时,保险资金还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助力国家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和战略实施。在产品的形态上,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工具对接具体融资项目;投资方式上,既可以选择股权方式,也可以选择债权、股债结合等方式满足不同的融资需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