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再调降10%,新增2000亿元险资入市待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在资本市场波澜起伏之际,一剂“强心针”正悄然注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加大入市稳市力度,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在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如是说道。
据李云泽介绍,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投资风格稳健等特性,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是支撑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大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
2000亿元险资蓄势待发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最早开始于2023年10月,首批参与试点的公司是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两家公司各出资250亿元,设立了规模500亿元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该基金于2024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来自Wind的信息显示,鸿鹄基金于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先后进入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进入2025年,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不断扩容。1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为520亿元,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获批。3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为600亿元,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以及平安人寿5家保险公司获批。
4月,泰康资产亦宣布,其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泰康稳行”)的申请已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准。泰康稳行将作为基金管理人向泰康人寿定向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泰康人寿作为单一持有人,首期投资规模预计为120亿元。
目前,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规模已达1620亿元。若计入泰康资产及本次拟再批复的600亿元,合计规模将达2340亿元。“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加大对股票资产的配置并长期持有,可以更好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并聚焦与长期负债的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经营。”周瑾说道。
除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也将进一步调降10%,并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
早在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优化降低权益因子,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收益长期考核。根据该通知,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
据中泰证券估算,假设本次针对险资持有的沪深300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在50%沪深300成分股配置假设下,考虑风险分散效应前静态释放最低资本为364亿元,如果全部增配沪深300,对应股市资金达1349亿元。若叠加拟批复的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资金,A股将迎来2000亿元增量资金。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偿付能力压力较大的公司,投资业务受到偿付能力的约束较大,影响了投资业绩。随着股票风险因子的下调,将有利于改善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的状况,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长周期考核终结“短视”痼疾
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根据保险资管业协会调查情况,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绩效考核周期以中短期为主,近七成机构采取年度考核方式。其中,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考核周期存在差异,超大型机构通常兼顾年度考核和中长期考核,大、中、小型机构均以年度考核为主。
“险企普遍实施‘短周期’投资收益考核,容易导致部分险企过分关注短期收益,并出现短期行为,实施长周期考核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对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向本报记者说道。
为了促进保险资金“长钱长投”,监管部门也一直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今年1月,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中明确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目前,由财政部或中央汇金控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太平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农业再保险、中国再保险、新华人寿保险、中汇人寿保险等8家公司。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国有保险公司实施长周期考核一方面可以抑制承保时的赌博心态;另一方面鼓励公司在资金运用时增加长期投资比重,减少短期操作,既更符合保险资金的特点,又能够更好地稳定资本市场。并且,这也会起到行业示范效果,引导其他非国有保险公司也逐步重视公司的长期绩效评价。
“中央和金融监管机构过去一段时间,通过逐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增加试点企业和资金量,并在考核机制和资本约束规则上予以优惠鼓励。同时针对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进入A股的比例和稳定性提出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周瑾指出,此次又针对偿付能力规则的调整,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这对于资本紧张的保险公司是一次松绑,也能推动其释放更多的资本以支撑进一步加大资金入市的力度。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