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8“借壳”保龙头地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7月8日,八国集团(G8)峰会在意大利拉奎拉召开。除G8成员国外,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5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埃及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会议。会议决定,在平等关系上将G8和5个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延续两年,并以14国的名义发表了名为“海利根达姆-拉奎拉进程”的联合声明,这在G8峰会历史上尚属首次。宣言指出,海利根达姆-拉奎拉进程将集中讨论对各方都有重大利益的全球性挑战,并致力于取得成果。
但是,组织混乱的拉奎拉峰会并没有取得声明所说的实质性成果。其原因与G8正在调适其自身属性有关。八国集团选择G8+5+1的形式与其说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国际性问题,不如说是为了维持其生命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八国集团第一次采用G8+5对话机制是在2003年6月举行的法国埃维昂G8峰会上。在当时世界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加大、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及恐怖主义抬头等背景下,G8不得不承认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问题。随着金砖四国、展望五国、新钻十一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以及金融危机下更具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影响力逐渐增大,G8的作用乃至其存在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今年西方几大经济体均将出现负增长,其中美国经济将下降2.6%,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将分别下降4.8%和6.0%,而明年美国和日本也仅将出现微弱增长。相较之下,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统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7%,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升至45%。同一时期,金砖四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从16%上升到22%。这几年间,世界经济增长的30%来自这四个国家。在这样的新经济版图下,八国集团因缺少新兴经济体的声音而饱受质疑。就在此次G8峰会召开的前一个星期,八国之一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八国集团已不足以解决全球问题,未来应该将G20作为新的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八国集团不得不主动提高自身的代表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说。G8+5+N的形式得到了发达国家最广泛的支持。峰会东道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7月6日对这种模式大加赞赏,他说:“G14的模式应该被采用并延续下去。”法国总统萨科齐8日也表示,G8应在G20或是由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组成的G14框架内举行会晤。
尽管表面上看,G8通过邀请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高了峰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保住G8这个体系,并将它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延续下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正是因为许多重大问题G8解决不了,所以它才吸纳这些新兴国家,希望借此就可以使自己的规则落地,让大家共同承担。”在这个扩容后的G8新框架下,发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和中心的地位,包括峰会议程的选定,都是由这些国家事先开会说了算,14国只是对这些议题进行讨论,这正是这些发达国家习惯并且乐于看到的。因此,金灿荣认为,今后的G8峰会仍有可能将继续效仿G8+5+N的形式。
但是,金灿荣认为,八国峰会能否借G8+5+N形式成功贯彻由其主导的规则还是问题。G8峰会最大的影响力是在经济领域,但金融危机爆发后,G20峰会成为更具代表性的论坛。与G8相比,G20吸纳了发达国家与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话;而扩展后的G8仍以八国为中心,中国等五国的地位与这八国不平等,它们的积极性与行动力也就大打折扣,这正是G8的最大缺陷。尽管G20的存在促使G8不断在加强代表性方面下工夫,但有鉴于代表性最好但效率较差的联合国,G8在扩员的同时,还面临着提高效率的紧迫性。在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全球目前的首要问题之时,G20和G8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关乎二者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谭雅玲认为,此次G8峰会尽管形式有所翻新,但鉴于其取得的成果,它的意义并非特别大。“与之前的20国峰会一样,这次八国峰会同样是期望大于现实。”谭雅玲说。
金灿荣预测,G8有望在更具希望的G20大框架下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对发达国家来说,G8峰会是八国借以加强内部政策协调的最好机制。在G20峰会之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该机制事先协调立场,以便在二十国峰会上取得更大的收获。金灿荣还认为,将来在G20的框架下,会形成两个“小房子”——G8和金砖四国,分别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