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正文

残奥会上三连冠 袁艳萍的刚柔人生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18 22:27:38

摘要:9月10日,袁艳萍在女子柔道+70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这是她运动生涯中第三枚奥运会金牌,这对于今年已经40岁的中国残疾人柔道队的老大姐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残奥会上三连冠 袁艳萍的刚柔人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9月10日,袁艳萍在女子柔道+70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这是她运动生涯中第三枚奥运会金牌,这对于今年已经40岁的中国残疾人柔道队的老大姐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很幸运,作为一名盲人柔道选手,在这个年纪还能奋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袁艳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级别柔道一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但现在各国选手都进步得很快;从个人角度,奥运三连冠已经很完美了,但还必须继续坚持。

据了解,盲人柔道是专门为视力障碍运动员所设立的运动项目。1988年的汉城残奥会上,男子盲人柔道第一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盲人柔道则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才被纳入残奥会。

不惑之年再夺金牌

袁艳萍是一名来自东北的柔道运动员,家中还有两个姐姐,由于家族遗传,袁家三姐妹的视力都很低,袁艳萍又是三个姐妹中视力最差的,小时候袁艳萍就一直戴着眼镜。

1990年,袁艳萍经学校老师推荐,进入大连市业余体校从事柔道训练,同年5月参加了大连市运动会,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之后的1994年她被选进国家柔道集训队。1996年,袁艳萍前往越南参加第二届柔道邀请赛,取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

而在1998年6月备战亚运会期间,袁艳萍不慎受伤,左踝关节内侧韧带撕裂,左腓骨粉碎性骨折而进行了手术,由于不听教练劝阻,依然带伤训练,最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直到今天,袁艳萍的体内仍保留着用来固定的1块钢板和6颗螺丝钉。

2002年,因为伤病,袁艳萍从国家柔道队退役,开始了她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习生涯。对于英语学习,袁艳萍明显没有从事柔道比赛那样得心应手,为了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她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过多地用眼,加上家族的遗传病史,袁艳萍的视网膜因为高度近视,发生了病变的视力开始直线下降,到2004年时,她要想读书,就只能靠一种类似于放大镜的阅读器具。

2004年年底,袁艳萍通过新闻得知国家盲人柔道队正在北京进行训练,抱着试试的态度,她给北京市朝阳区残联写了封信,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她就来到中国盲人柔道队进行训练。就这样,袁艳萍迎来了她柔道生涯的第二次辉煌,从此中国盲人柔道又多了一位常胜将军。

从健全人的柔道转到盲人柔道,袁艳萍表示,刚开始的时候,她感觉很不适应,健全人的柔道双方有个抢手的过程,她可以通过技巧和力量不让对手抓住自己,然后在伺机将对手摔倒,而盲人柔道则不然,双方是以互相抓死的方式在训练,所以她总感觉对手会对她做动作,而她又不能故意去拆开对手,所以总感觉没有安全感。这个适应过程一直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直到2006年7月,袁艳萍第一次在法国世锦赛上夺得了冠军。

此后的2008年北京残奥会,她仅用了5秒钟,便将对手制服,轻松夺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出手稳、准、狠,“一本”制胜成了她一贯的风格。2012年,袁艳萍在伦敦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成功卫冕,再一次显示了盲人柔道“大姐大”的威力。

据了解,就在里约残奥会此前的4年时间里,袁艳萍为了实现参加残奥会的梦想,她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最近9个多月,因为要参加中国盲人柔道队的封闭集训,她几乎放弃了学习。

渴望平淡小日子

在看袁艳萍比赛时,很多人都会高呼“过瘾”,但其中的苦楚只有她自己知道。

“比赛后的第二天,我双腿酸疼,根本走不动道。”袁艳萍表示,作为一个女人,她一直希望能够生一个小孩,这样的家庭才是完整的,但怀孕后造成的腰部及膝关节的负担让她担心无法承受。

1976年出生的袁艳萍,今年已经40岁了,多年的运动生涯,造成袁艳萍双肩、膝关节、膑软骨都有劳损,也恰恰是这个原因,袁艳萍至今没要孩子;为此,做个普通女人,工作之余能与爱人一起做家务,将来有个自己的小孩儿,成了袁艳萍最大的心愿。

柔道的职业特征往往会跟“坚强”、“毅力”等词汇结合在一起,但刚强的袁艳萍也有如水一面。

“除了训练,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下厨做饭,没事就喜欢捣鼓点儿新鲜玩意。”袁艳萍表示,由于十多岁就到了运动队,一直吃食堂,因此,她没事就特别喜欢自己动手下厨。

同时,和其他爱美的女人一样,袁艳萍也总是觉得自己衣橱里的衣服较少,为此,她平时很喜欢逛街淘货,每每有所斩获,心里都美滋滋的。每当换上新装,凭着微弱的视力,在穿衣镜前照着自己模糊的身影,她总会露出淡淡的微笑。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全盲的队员而言,袁艳萍的视力算好的,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她还担负起了帮助那些看不见的队员的职责。训练时,她还要起到一个教练和心理医生的作用,不光会指出他们训练中不对的动作,当队员有了心理压力,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时,她还会用她的经验开导帮助他们。

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袁艳萍有着自己的规划,“很多人都问我,还会不会参加4年以后的东京残奥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没法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今年我已经40岁了,健全人在这个年纪早就已经退役了,我真心地希望在未来的4年里,有个能够撑得起这个项目的人来接替我,这样我也可以安心退役,或许我会生个孩子,从此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