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FTA与TPP赛跑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8 22:50:00

摘要:7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成果斐然,两国承诺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尤为受到关注。
刘波

    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了100多年前那样的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结盟关系,但如果说在今天拼国力主要是拼经济的话,那么在经济外交的“战场”上,依然有一番纵横捭阖、异彩纷呈的景象。今年上半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议(FTA)进程,就呈现出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一争雄长的态势。
    7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成果斐然,两国承诺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尤为受到关注。6月底,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罗布表示,两国将最迟于今年底签署澳中自由贸易协定,如果顺利,这将早于澳大利亚加入TPP。5月18日在青岛闭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则达成一致,共同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FTAAP)。同时,中国也继续与东盟等16个主要亚太国家合作打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的这些经贸安排,均被认为隐隐剑指TPP。
    从国际大背景来看,以WTO多哈回合谈判最终失败为标志,全球性多边经贸安排的拓展空间已经罄尽,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及各国内部政治问题的限制,WTO等全球机制所能发挥的能量达到了临界点。于是,各国更多转向了“自由恋爱”式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其好处是,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类似的国家,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合作潜力。这就导致在国际上出现了多层级的经贸融合机制,而美国力推的TPP,就是试图在亚太地区登上金字塔的顶端。
    TPP的前身,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四国2005年7月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本来是一个范围小、知名度不高的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但在2009年下半年,美国高调介入TPP,奥巴马宣称TPP将帮助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的标准,并促进美国就业与经济繁荣。在此之后TPP谈判参与国迅速增多,尤其是在2011年底日本表态加入谈判之后,迄今已发展为12国,囊括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南北美的重要经济体,有望构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圈。TPP准备实现全面的零关税和市场准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与环保,同时要求保持监管连贯性,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支持中小企业跨国发展,鼓励创新等等,是一个进入门槛比较高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
    美国之所以强势介入并主导TPP,主要的考虑是要执亚太经济之牛耳,紧握住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TPP是美国重塑亚太政治经济格局的工具之一,代表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经济一环。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与中日韩的“10+3”模式日益成熟,内部向心力加大,然而美国很不愿意被排除在外。在小布什政府任内,美国被批评忽视亚洲地区,而奥巴马上台后不断强调对亚洲的重视,并推出TPP来主导亚太整合。
    美国一方面想借助TPP分享亚洲发展红利,助力美国制造业复兴与出口倍增计划,另一方面想将TPP这种加强版的FTA作为一种先进的模板,在全球推广,从而继续把握住制度安排的主动权。TPP这种高规格的经贸安排,对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显然是有利的,比如说更强调劳工权利保护与环保问题,这方面发达国家压力小,而发展中国家却要谨慎思考如何避免这些社会目标影响经济增速。此外,强调这些议题还可帮助美国政府达成政治目标,比如扩展西方价值观,干预别国内部治理问题等等。
    很显然,美国有借助TPP来扰乱、冲击、分化东亚合作进程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这是中美竞争大格局所注定的。中国依然有着对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路径依赖,海外市场对本国经济至关重要,所以中国不能承受在亚太经贸整合中被边缘化的后果,需要想办法把TPP对自己的负面冲击降低到最小。
    因此,中国需要强化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并开拓新空间,用推进双边、多边FTA来与TPP赛跑,以使TPP所带有的那些遏制中国的意图无法奏效。中国的FTA也是多点开花的,除了同周边亚洲国家,也和新西兰、智利、秘鲁等国签署了FTA,与澳大利亚也在磋商之中,这些都能对TPP的影响起到一定对冲作用。中国现在需要抓紧时间,尽快与韩国完成FTA谈判,同时争取在日本配合的情况下实现中日政治和解,在中韩FTA基础上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TPP谈判参与国的利益、心态各异,从而把握住其中的机会。新加坡等国一贯喜欢看到中美力量平均,从而享受贸易自由化红利,因此对TPP乐见其成,但印尼等东盟大国对TPP保持疑虑。日本对TPP的态度比较矛盾。一方面,安倍晋三政府在政治上与中国交恶,外交上试图构筑围堵中国的包围圈,因此很乐意看到TPP起到疏离中国的作用,而且工业与出口发达的日本也可望从TPP中收获巨大实利。但另一方面,日本也担心美国利用TPP谈判之机迫使它过度开放本国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国内的农民等团体也在抗议,这将会让安倍政府很为难。
    韩国对TPP持谨慎和观望心理,比如担心对本国农业等部门造成冲击,担心过度受美国主导而失去对外经济政策自主性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可以利用的机会。中韩走近可以更好地制衡美日同盟,中韩更加强调FTA和东亚地区合作,可以给日本制造压力,因为日本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美国而无视东亚邻国,那会使它更加受制于美国。
    另外,TPP谈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已经受到美国与日本国内政治态势的影响,至少在今年以内还不会成熟和定型化,能不能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和执行也是个问题。在这个窗口期,中国应该抓紧时机,继续深化与东亚邻国的合作,同时保持和强化中美对话,释疑增信,让双方都减少一些防备和遏制对方的思维。退一步讲,即使未来TPP定型了,它和各国间的FTA也不一定相冲突,而更可能是在不同层面发挥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TPP参与国一直明确表示欢迎亚太国家积极加入,美国也从未公然说要成立一个“不带中国玩”的高级俱乐部,只是中国现在的国内经济情况很难承受加入TPP的冲击。所以,中国也应从动态、辩证的角度看待TPP,不一定要排斥和敌视。一方面中国要用多点开花的FTA对冲TPP影响,另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加快自身转型,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改善国内的知识产权、劳工与环境保护状况,使之能适应加入TPP所需的水平,尽快把主动权赢回到自己手上。如果把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锐意革新,打好了基础,中国也可考虑在未来加入TPP,就像当年加入WTO一样,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强化自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