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养老金迷局需解开“戈尔迪之结”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2-12 22:47:00

摘要:其实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仅是“双轨制”,甚至可说是“多轨制”,现在只是将最为靠近的两个轨道合并了,仍难以弥补其他轨道之间的巨大差距。

养老金迷局需解开“戈尔迪之结”

    去年下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养老金并轨争议,在春节刚刚结束时终于等来了一定意义上的好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和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保持一致。据人社部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这两项保险的参保居民为48370万人,也就是说这项改革将覆盖将近5亿人口。这无疑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步骤,对于促进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这一场并轨并不是此前舆论所强烈要求的“并轨”,后者的主要矛头所向是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而“新农保”与“城居保”之间的差异并非重点关注对象。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构建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因为复杂的历史因素而形成了很多基于身份差异的安排,进而又在具体的养老待遇方面出现了巨大而刺眼的差距,这种制度性的不公是激发不满的首要因素。而“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并轨只是在最容易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虽然为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并轨,进而与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要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实现“体制内”养老制度与“体制外”完全彻底的统一,还需要更大的政治决心与魄力。
    “新农保”是在2009年推出的,筹资方式是在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之外,又加入政府补贴一项,缴费标准为每年100-500元五个档次。“城居保”在2011年推出,筹资方式为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缴费标准为每年100-1000元十个档次。虽然看似有着细节上的显著差别,但二者存在着高度的相似之处:都以自愿参保为原则,不存在企业职工的“雇主缴费”情况;都针对的是经济地位较差的社会群体,前者是农村居民,后者是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主要是个体经营者和无业居民;总体的保障水平也都比较低,最多只能起一种“兜底”作用,根本无法成为城乡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依靠。另外,参加“城居保”的城市居民人数较少,只有几千万人,且相对于“新农保”的参保者并不享受明显的优待,所以合并的阻力也很小,与公务员的情况明显不同,故而改革很容易推进。
    所以,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并轨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举,而且在很多地方早已成为现实,不少省份已实现缴费标准的统一,现在需要的只是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推出更明确的全国统一的细则。因为“新农保”的参保者较多,所以它与“城居保”合并对农村居民的意义更大,主要是解决了这两种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接下来需要实现这二者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而这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城乡之间完全统一化之后,可以免除农民工参保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工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障的覆盖率。事实上因为“新农保”实行个人缴费多缴多得的制度,所以与城镇职工保险不同,农民的参保热情一直还不错,只是城乡合并之后整体的保障水平需要逐步提高。
    而与“新农保”与“城居保”之间的细小差异相比,城镇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之间横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完全来自于财政,而企业职工养老金由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2011年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为42.9%,而机关事业单位为80%-9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本来是为了实现政府保障与个人激励的统一,但因为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个人账户不断被挤占挪用,空账缺口日益增大,在政府没有给出明确解决出路的情况下,这滋长了企业职工对“老无所养”的焦虑。不公与弊病依然赫然在目,但是如何实现并轨仍然令人颇感纠结,因为如果“以高就低”,降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必然遭遇强烈抵制,如官方媒体已刊文称不能借制度并轨来搞平均主义,事业单位职工与公务员之间的矛盾与争吵也会拖延改革步伐,而如果“以低就高”,把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拉高到与公务员等群体相同的水平,将很不现实,因为现在企业已不堪重负,而政府也不愿过多增加对企业职工的补贴。
    其实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不仅是“双轨制”,甚至可说是“多轨制”,现在只是将最为靠近的两个轨道合并了,仍难以弥补其他轨道之间的巨大差距。未来的主要挑战是终结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双轨制”,同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要走出纷乱的养老金迷局,需要中央下定政治决心,大刀阔斧地突破利益集团的阻挠,砍开这个“戈尔迪之结”。
    除了身份差异之外,养老保险还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和碎片化现象,从而造成了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地区之间的并轨意愿不足的问题,这些也都需要中央通过顶层设计和财力支持来解决。在种种差异和混乱中,广大企业民众并未从养老保险中感受到福利和受保障感,反而是企业职工被强制缴纳的保险构成了某种负担,而机关事业单位享受的高保障又让普通人产生某种被剥夺感,滋长了社会两极分化与仇恨。养老金并轨的最终方向应该是彻底打破所有身份和地域差距,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以相同的标准缴费和领取基本养老金,有条件者通过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其更高的养老需求,以此来实现公平和效率、保障与激励的统一。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