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类信托望再“雄起”
摘要:抢滩城镇化的热情带动的或许不仅仅是土地流转信托的走俏,还有已经放缓的基建类信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抢滩城镇化的热情带动的或许不仅仅是土地流转信托的走俏,还有已经放缓的基建类信托。
在第三季度,基建类信托骤然出现大比例下降,这种“陡然”的遇冷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来自多重监管政策,其中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地方债务进行审计,也对基建类信托规模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在信托专家孙飞看来,这样的遇冷只是短期,并不会改变其增长的方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空间。”
按照他的说法,目前国内的城镇化发展至少存在50%的成长空间,而基建类信托受益于此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收益比肩房地产
作为本届政府力推的重点改革,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了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围绕这一指导意见,众多的实施细则出台或在酝酿之中。坊间最新的消息称,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会议将使得新型城镇化路径逐渐明晰,或提出推动包括户籍、土地和财税等在内的三大改革。
细则尚未推出,但信托业一场围绕城镇化的抢滩已经开始。今年9月,农行福建沙县支行就发放了首笔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贷款,中信信托和北京信托日前也相继推出了土地流转信托计划。
就在同期,外贸信托也与长春市合作了第一单城镇化建设信托,据悉,该项目规模5亿元、期限两年;资金将用于长春市北部快速路施工建设。
对此,北京某国有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私下坦言,由于土地流转信托尚处于试点阶段,只有几家龙头信托公司积极尝试,因此发展基建类信托就成为诸多信托公司抢滩城镇化的途径之一。
而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则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基建类信托的投资领域包括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等。“从目前看,城镇化无疑会带动基建类信托的发展,因为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产品是否得到市场认可,看的还是其收益率。”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用益的数据统计,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5日,基础产业类收益率为9.32%,仅次于房地产类的9.6%,高于同期的金融类8.05%和工商企业类8.92%,收益率竞争优势明显。
对此,上述人士表示,由于基建类项目一般都有地方政府作为担保,所以通常看起来资金安全很有保障,这也是信托公司热衷于发行该类产品的原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值得考虑,另外还要关注融资方实力、还款来源、抵押物之类”。
风险或将三方兜底
事实上,如果没有城镇化的推动,基建类信托或许很难出现这样的高速增长。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推动城镇化,新一轮政府投资项目的启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房地产调控后,地方政府闹钱荒。也正是令人咋舌的增幅使得四部委曾发布463号文,叫停以财政性资金偿还公益性项目的信政合作业务、叫停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信托风控人士表示,“基建类信托的确正在替代一部分银行的表内贷款成为地方平台重要的债务组成,通过信托形式融资偿还前期的银行借款从而实现借新还旧”,这也是为什么基建类信托风险较大的原因。
该人士表示,通常来说,信托公司在进行风控时,都会充分考虑其背后的风险,比如基建项目的具体情况等,但实际上,由于一些基建项目是不能用来抵押的,例如公路等,不可能给信托做抵押,所以有时只有地方政府做出的到期还款的承诺,“但这样缺乏担保、抵押的征信,显然风险很大”。
孙飞则告诉记者,只要不会出现系统性的危机,这类信托的风险依然是可控的,可能出现的是个别项目的延期,从目前国内的信托现状来看,即便出现违约,最终买单的也不是投资者,“比如基建类信托,很可能出现三方共同买单的情况,也就是地方政府、接盘的第三方公司,如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信托公司自身”,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并不大。
他建议,对投资者来说,要规避这类风险,“一是要考虑信托公司的品牌、风控能力、盈利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其次看具体的项目和城市,看是否具有成长空间,城市泡沫越大,风险就越大,不同的地方政府收入差距也较大;第三就看抵押担保率是否充足。”上述人士表示,只有设置更为严格的防火墙,产品的风险才能更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