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域如何降低风险
摘要:日本和中国将需要类似于“海上意外事件协定”之类的协议,来明确指挥官一旦在公海上遇到事故或失误的话应该如何应对。
上周六,中国宣布在中国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中国和日本就东中国海上的边境线已经存在分歧,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的主权归属也存在纠纷,因此,中国通过划设防空识别区将进一步扰动东海海上关系的可预测性。与此同时,中国拒绝就这些问题与日本进行讨论,也大大增加了两国军队日趋频繁的动作的不可预测性。
从带坐标的地图上看,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北至韩国的济州岛附近,南至位于中国台湾和日本最南端的与那国岛之间,与日本和韩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都存在重叠。中国的新举动暗示将加强控制这一区域的通行。中国国防部公告,飞行通过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所有航空器,都必须提供飞行计划识别、无线电识别、应答机识别、标志识别这几种识别方式。大多数国家只要求经过他们领土的飞行器提供飞行计划。
日本政府已经表示拒绝接受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上称,此举将不会对日本“产生作用”。日本官房副长官加藤胜信则对媒体表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不公平地违反了在公海上空飞行的自由”。周一,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接触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要求获得美国的支持,建立反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联盟。
之前的紧张在今年年初日本宣称中国军舰在东海使用射控雷达锁定日舰时达到高峰。之后,两国紧张关系有所缓解,今年大部分时间两国在海上的频繁动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但在9月9日,日本防卫省称疑似中国无人机飞近钓鱼岛,增加了关系再度绷紧的可能性,日本回应称,将射落任何进入其领空的无人机。
就在不久前,中日关系还表现出一些改善的迹象。尽管中国拒绝安排两国最高领导人会面,但两国政府间的工作级别会谈仍在持续。并且,另一条轨道上的谈判,例如北京-东京论坛也已恢复,议题包括敏感的建立海上互信等。双方由企业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也致力于降低两国的对抗。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米仓弘昌不无失望地表示,联合会近期的访问对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没有多大效果。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将日本置于难为的处境。从日本政府的角度看,中国的新举动是在努力破坏日本对“尖阁列岛”(编者注:我钓鱼岛)的行政控制。去年,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巡逻,促使日本海岸警卫队出动全天候的部署。之后中国几次试探日本在钓鱼岛附近的军事准备,给日本自卫队带来压力。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不仅给日本造成挑战,美国也感到了压力。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立即发表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表示“关切”。哈格尔称:“我们将这一发展视为改变该地区现状的不稳定努力,这一单方面的行动增加了误解和误判的风险。”他还指出,华盛顿将密切配合该地区的同盟,中国的声明“不会以任何方式改变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运作”。
一天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反驳了美国的指责,并警告美国应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选边站队”。“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国家安全,停止对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正当行为说三道四,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杨说。
让军队分立并保持对误判后果的警惕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决策者最大的挑战。这些新的声明只会提高风险,加深猜疑。合作创立可行的降低风险的措施才应该是各方的当务之急。
各方军队必须有一个政治监督框架,这个框架应强调降低风险,而不是增加在东海海域和空域的军事动作。日本军队很久以来一直灌输“文民统制”原则(即文官统领、控制军队),并有一套“专守防卫”大纲来规定军队的训练和操作。去年12月,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交战规则在一架Y-16侦察机抵近日本之后得到公开确认,这是日本继苏联“逆火”轰炸机1987年进入冲绳附近空域以来首次认为有必要这样做。日本军队在其北方与俄罗斯空军展开了最大程度的互动,双方还有定期协商程序以监控军事互动、防止危险举动发生。
东海还迫切需要海上风险降低措施。2011年新生的“高层海洋谈话”因为2012年紧张加剧而被中止。最终,日本和中国将需要类似于“海上意外事件协定”之类的协议,来明确指挥官一旦在公海上遇到事故或失误的话应该如何应对。即使在冷战最糟糕的时期,美国和苏联海军也正是在突发意外时依赖彼此寻求帮助。
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自11月23日10时起施行。这片区域和日本所划设的防空识别区有重叠部分,并且都覆盖钓鱼岛。
同一天,中国空军对该区域进行了首次空中巡逻。日本防卫省表示,日本自卫队侦测到两架中国侦察机,分别是Y-8和图-154型,后者一度飞到钓鱼岛北方约40公里处。日本方面出动F-15战机紧急升空因应。
从带坐标的地图上看,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北至韩国的济州岛附近,南至位于中国台湾和日本最南端的与那国岛之间,与日本和韩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都存在重叠。中国的新举动暗示将加强控制这一区域的通行。中国国防部公告,飞行通过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所有航空器,都必须提供飞行计划识别、无线电识别、应答机识别、标志识别这几种识别方式。大多数国家只要求经过他们领土的飞行器提供飞行计划。
日本政府已经表示拒绝接受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上称,此举将不会对日本“产生作用”。日本官房副长官加藤胜信则对媒体表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不公平地违反了在公海上空飞行的自由”。周一,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接触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要求获得美国的支持,建立反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联盟。
之前的紧张在今年年初日本宣称中国军舰在东海使用射控雷达锁定日舰时达到高峰。之后,两国紧张关系有所缓解,今年大部分时间两国在海上的频繁动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但在9月9日,日本防卫省称疑似中国无人机飞近钓鱼岛,增加了关系再度绷紧的可能性,日本回应称,将射落任何进入其领空的无人机。
就在不久前,中日关系还表现出一些改善的迹象。尽管中国拒绝安排两国最高领导人会面,但两国政府间的工作级别会谈仍在持续。并且,另一条轨道上的谈判,例如北京-东京论坛也已恢复,议题包括敏感的建立海上互信等。双方由企业领导人组成的代表团也致力于降低两国的对抗。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主席米仓弘昌不无失望地表示,联合会近期的访问对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没有多大效果。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将日本置于难为的处境。从日本政府的角度看,中国的新举动是在努力破坏日本对“尖阁列岛”(编者注:我钓鱼岛)的行政控制。去年,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巡逻,促使日本海岸警卫队出动全天候的部署。之后中国几次试探日本在钓鱼岛附近的军事准备,给日本自卫队带来压力。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不仅给日本造成挑战,美国也感到了压力。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立即发表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表示“关切”。哈格尔称:“我们将这一发展视为改变该地区现状的不稳定努力,这一单方面的行动增加了误解和误判的风险。”他还指出,华盛顿将密切配合该地区的同盟,中国的声明“不会以任何方式改变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运作”。
一天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反驳了美国的指责,并警告美国应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选边站队”。“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国家安全,停止对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正当行为说三道四,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杨说。
让军队分立并保持对误判后果的警惕是美国、日本和中国决策者最大的挑战。这些新的声明只会提高风险,加深猜疑。合作创立可行的降低风险的措施才应该是各方的当务之急。
各方军队必须有一个政治监督框架,这个框架应强调降低风险,而不是增加在东海海域和空域的军事动作。日本军队很久以来一直灌输“文民统制”原则(即文官统领、控制军队),并有一套“专守防卫”大纲来规定军队的训练和操作。去年12月,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交战规则在一架Y-16侦察机抵近日本之后得到公开确认,这是日本继苏联“逆火”轰炸机1987年进入冲绳附近空域以来首次认为有必要这样做。日本军队在其北方与俄罗斯空军展开了最大程度的互动,双方还有定期协商程序以监控军事互动、防止危险举动发生。
东海还迫切需要海上风险降低措施。2011年新生的“高层海洋谈话”因为2012年紧张加剧而被中止。最终,日本和中国将需要类似于“海上意外事件协定”之类的协议,来明确指挥官一旦在公海上遇到事故或失误的话应该如何应对。即使在冷战最糟糕的时期,美国和苏联海军也正是在突发意外时依赖彼此寻求帮助。
(作者为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日本问题高级研究员)
链接
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自11月23日10时起施行。这片区域和日本所划设的防空识别区有重叠部分,并且都覆盖钓鱼岛。
同一天,中国空军对该区域进行了首次空中巡逻。日本防卫省表示,日本自卫队侦测到两架中国侦察机,分别是Y-8和图-154型,后者一度飞到钓鱼岛北方约40公里处。日本方面出动F-15战机紧急升空因应。
26日,美国称两架B-52轰炸机从关岛起飞,于华盛顿时间25日晚7时左右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据称,B-52没有装备武器,没有战机护航。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编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