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冰 高收益的逻辑
摘要:赵若冰则用了5年的时间看着宜信财富不断壮大。
文/盛青红
宜信财富用了7年半的时间让投资者从疑虑排斥到信任追捧,赵若冰则用了5年的时间看着宜信财富不断壮大,并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陪伴宜信财富在财富管理领域深耕立足。
2008年,赵若冰毅然扔掉外资银行副总裁的耀眼光环,追随唐宁先生加入到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宜信财富。如今,随着宜信在P2P行业的崛起,作为宜信财富投资理财部总监、 宜信财富管理的核心人物赵若冰近期频频走向台前。
11月6日的下午,在广州IFC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内着玫红色T恤,外穿时尚灰色套裙,留着干练短发的赵若冰略显疲态,但当记者向她祝贺宜信财富7周岁生日快乐的时候,她立即精神抖擞,浑身充满力量地笑着说:“谢谢,心情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快乐。”
在将近2个小时的采访里,这个生于北京但长期在国外生活学习的女人依然保留着一口标准的京腔,但却刻意放慢了语速,“我妈老说我说话太快。”赵若冰豪爽地笑起来。
“她不喜欢我们叫她赵总”,这是宜信员工对她的评价,公司上下都亲切地叫她“若冰”。
8年前的艰难决定
赵若冰的履历十分吸引人,尤其是在财管管理概念刚刚引入中国的时期。她一直致力于财富管理领域,从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到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事务。
2006年以前,她曾服务于加拿大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显达理财投资集团(Investors Group),专门从事财富管理,后来加盟久负盛名的加拿大新斯科舍省银行。
2006年11月,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昔时,一大批精英人士跟随外资银行回到中国拓展业务,即最早将财富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的海归派,也就在那时,赵若冰回国加入花旗银行,参与组建及管理北京第三家分支机构,后又在世界一流的欧洲银行担任私人银行副总裁。
这样的简历似乎意味着,赵若冰专门为宜信财富投资理财总监的职务接受了近10年的专业培训。
深受母亲影响的赵若冰骨子里就有一股喜欢接受挑战的倔强。那时候外资银行私人银行副总裁的光环远远甚过不起眼的财富管理机构投资理财总监小小的职位,更何况在2008年,财富管理才在中国出现,赵若冰毅然决定追随唐宁先生,加入了宜信财富。对于刚刚成立两年的宜信财富,规模才三四十人,用现在员工的话讲它就是一个“前景模糊”的小公司。
“当时我决定加入宜信财富的时候,除了我8岁的儿子,我的丈夫、父母亲、最好的朋友及同事都非常不理解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赵若冰回忆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决定是我儿子、我和唐宁三个达成共识的,当然并不是围在一张圆桌上拍案决定的。”
过程其实并没有结果这么简单。在进入宜信财富之前,赵若冰曾帮瑞士老牌私人银行家族做过有关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状况的调研。
“那时(2008年)我觉得财富管理蓬勃发展的时刻快要来了,而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判断,这种金融创新变革发生在大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一些新生企业才比较有可能。”赵若冰称,在认识唐宁后,这种想法就更坚定了。
“我和唐宁有相同的价值观,接受的教育也相似,并且有很多相似的经历,所以走到一起,加入宜信财富就成为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好像谈恋爱时的一见钟情。”此时回忆起来,赵若冰脸上仍然有一种坚定骄傲的神色,“大方向是对的,人是对的,剩下的就是趴在地上干脏活,不怕把手弄脏,也不怕所谓的光环消失。”
时至今日,赵若冰仍然清晰地记得她刚进宜信财富时的工号是56号,而宜信财富也并没有让赵若冰失望,在七年半的时间里,宜信财富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千余名资深理财顾问,员工超2万人。
“趴在地上干脏活”
行外人看宜信财富,看到的是借贷金融的快速增长、员工规模的几何级扩张,但是在赵若冰眼里,不管是过去的宜信财富,还是现在的宜信财富,工作仍然是趴在地上干脏活。
2008年的一个晚上,也是北京的第一场雪的日子,赵若冰对这天的很多细节都记得很清楚,那是她接触的第一批客户,也是宜信财富目前最忠实的客户。
当时《Fortune》在中国的主编李玲(化名)想将其救命(其当时有心脏病)的3万元积蓄放在宜信财富投资,但遭到了妈妈的严厉反对,“我找过军队大院里的经济学家看过合同(当时宜信财富的合同就是一张纸,仅有简单的几行字而已),是不可信的。”这是妈妈给李玲的回复。
为了争取到妈妈的理解,赵若冰从李玲那儿获得一次跟妈妈见面详谈的机会。这个晚上,北京雨雪纷飞,7点钟下班后的赵若冰横跨整个长安街,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李玲妈妈家,“那时又冷又饿,还踩着高跟鞋在雨雪天穿梭,其实有100个退缩的理由打道回府了。”赵若冰追忆道,但她们坚持下来了,最终在李玲妈妈的一碗热粥下又充满力量。
“李玲妈妈终于认可了我们的模式,最终把3万元交给了我们。”赵若冰说,目前李玲他们整个家族放在宜信财富管理的财富已经超过500万元了。
今日,宜信财富发展壮大,可是做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一样的:培育信用价值,宜信财富团队现在仍需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农村布道“坚守信用,宜人宜己”。
随着员工规模的扩大,宜信财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人才管理,“坦白说,宜信财富的员工流动性还挺大的,特别是中低层员工。”赵若冰坦言,“不过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培育员工上有passport(员工护照),从专业职位一直晋升到管理职位一共有7个级别,所以在第一本护照上,如果要获得与客户打交道的资格就需要完成68门课程培训考试,整个成长过程中,总共需要完成88门课程的培训学习。”赵若冰对记者说,“而对于高管,宜信财富也有一套培训体系——高管持续学习计划,目前宜信财富与清华大学、哈佛商业院已经建立比较深的战略合作关系。”
赵若冰就是第一批被送去清华进行持续学习的高管。业内人士则将宜信财富视为P2P行业的“黄埔军校”。
10%收益背后的逻辑
创新总是伴随着争议。宜信财富在7年半的创新发展历程中,旗下的P2P理财服务模式在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也惹来一定非议。
据宜信财富官网显示,旗下P2P理财服务模式中的宜信宝过往年化收益在10%左右,月息通过往月度收益在0.9%左右,崇尚稳健理财的宜信财富P2P理财服务模式是如何做到10%甚至更高收益的?
“早几年的时候,如果有客户或是合作伙伴对宜信财富的模式不理解或是误解的话,我就觉得非常的难受,就好像别人指责自己的孩子说‘这小孩怎么那么脏啊或者那么讨厌’之类的,我会自然而言地就想跟他辩论清楚。”赵若冰说,“但现在平和多了,现在发现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背景的人对于这种创新模式的理解需要时间。”
这次采访,赵若冰也独家向记者解密10%收益背后的逻辑。
“首先我们是小额,并且宜信财富的借款人遍布中国各个区域,这是风险分散最大化的一种方式。”赵若冰认为目前宜信财富的这种小额债权包转让模式是分散风险的一种优秀体现。
“在技术上,宜信财富引进了国外领先的信用审查及风险控制系统,形成了一套贯穿前期咨询、贷前审核、贷后跟进、汇款管理的服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对风险敞口进行实时监控。”赵若冰进一步对记者解释称,比如去年受国家反腐政策影响,白酒等高端行业受到严重打击,那么我们的系统对这类行业的从业人员风险窗口就会进行适时调整,以前是8000元的额度现在或许只能贷到3000元。
另据记者了解到,一旦出现兑付问题,出借人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就是选择使用宜信风险还款金进行兑付本金及利息,其二就是选择跟宜信一起进行追偿,这种方式可能获得高于本金及利息的总额,因为还包括滞纳金和违约金。
在赵若冰看来,在财富管理领域,宜信正在由单一产品单一服务向多产品多服务的阶段过渡,下一步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全面产品的提供。“今天宜信还远远没有到那一步,我们还正在历练理财经理,让他们能够具备很强的金融素质、素养,这将会是一个很长的阶段。”
可是不管这个阶段有多长,赵若冰都愿意一直走下去,“我们刚在成都开完管理层会议,未来有好多事等着我去做!”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样一个执着、有着强大信念的金融女强人,最大的精神食粮却是“文学”,在加拿大时曾把小区附近的图书馆中文书全部借读了一遍,“我特别喜欢文学,我觉得在中国我的精神得到了极大满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