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机构扎堆调研中小创 A股真要“换风格”了?

作者:盛青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16 21:09:39

摘要:关于A股风格是否切换的话题,自从去年底每当中小创有一点上升苗头就会被提及,其实这也恰恰反映了市场神经的“敏感”。

机构扎堆调研中小创  A股真要“换风格”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关于A股风格是否切换的话题,自从去年底每当中小创有一点上升苗头就会被提及,其实这也恰恰反映了市场神经的“敏感”。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月9日至3月15日,创业板指、中小板指、深证成指累计涨幅分别为16.09%、12.58%、11.62%;而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及上证50的累计涨幅则分别为5.15%、6.65%、3.02%。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2018年以来,包括公募、私募、券商等在内的机构共调研6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公司153家占比26.08%,创业板公司284家占比56.56%,中小板公司173家占比28.36%

此前强势的白马股在春节后呈调整态势,创业板却频频走强。A股真的要“换风”了吗?中小创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呢?2018年蓝筹以及中小创上涨的逻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又有哪些确定性的板块可以关注?就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包括公私募在内的多家机构。

机构调研偏向中小创

“机构调研”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为“机构未来投资风向标”的参考信号之一。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包括券商、私募、公募、保险及海外机构等共调研610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公司153家占比26.08%,创业板公司284家占比56.56%,中小板公司173家占比28.36%,中小创合计占比达73.92%。

从公司总市值来说,一季度机构调研偏爱百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其中总市值30亿元以下占比8%,30亿-50亿市值占比17.2%,50亿-100亿市值占比30.7%,100亿-200亿市值占比23.4%,200亿-300亿市值占比8.7%,300亿以上市值占比12%。

从行业(申万行业)偏好来看,机构主要是围绕消费、医药、制造业、TMT展开调研。具体来看,电子行业65家上市公司被调研,占比10.7%;机械设备行业59家,占比9.7%;家电、饮料、装饰、休闲、服装等消费板块公司合计74家,占比12.1%;医药行业公司51家,占比8.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化工行业也有53家上市公司被调研,占比9.2%;TMT(计算机、传媒、通讯)有98家,占比16.1%。

从调研次数来看,一季度被机构调研次数超过10次的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金风科技被机构调研17次、苏宁易购被调研16次、燕京啤酒被调研14次、大族激光被调研13次、老板电器被调研12次;而从机构扎堆数量来看,一季度累计被超过百家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共有13家,其中赣锋锂业以221家调研机构的数量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海康威视获得194家机构调研,启明星辰156家、大华股份150家、罗莱生活147家、立讯精密142家、美的集团134家、中顺洁柔133家、晶盛机电127家、视觉中国121家、信维通信108家、亿帆医药107华、兆易创新100家。

不仅机构的调研路径在向中小创倾斜,二级市场创业板的走势也在不断挑起市场敏感的神经。自2月9日以来,创业板完全走出了一波小强势,风头大大盖过沪深300、上证50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在3月9日全天大涨3.53%,一举突破年线,同时成交额达1103亿元,刷新了2016年以来新高水平,目前在回踩年线进行确认状态。

那么,这次A股风格真要完成转换了吗?是反弹还是反转呢?

“风格切换”背后的真相

“我们认为本次风格切换更大程度上是长期二八分化后的一次修复性反弹,其空间和时间均受到限制。但是,风格切换的形成意味着投资者对两种风格性价比看法的转变,市场也难以再度回到此前的单一风格行情中去,也意味着两种风格对投资者吸引力回到同一起跑线。未来哪个风格胜出将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业绩变化、政策转向、资金流向的变化。”万联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胡红伟认为,综合来看,短期(4月中旬前)成长风格更占优。

多位机构人士在与《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均提出,不要过于关注“风格”,2018年相比于2017年更要精选个股,不管是何种风格,现在都不会是一窝蜂似的上涨。而2018年一季度中小创的逆袭其实也是以板块内的大市值个股为主。

“板块内部分化比较明显,涨得比较多的,中小创里面市值前100名的公司居多。”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整个创业板还算是反弹阶段,未来业绩兑现还存在很大的压力,但是创业板里面部分龙头企业却已经开始了反转之路,所以未来更应该重视个股研究,而不是押注风格指数。

还有一点机构人士谈的比较多的是,未来蓝筹股或者中小创涨的逻辑与2017年的逻辑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整个股市去年是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因为前几年所谓的500亿市值效益,一超过500亿就认为这个股票涨不了,就认为太大了。导致这一类股票一直是低估的,所以去年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价值股的估值修复。因为前面的所谓的500亿市值效应压缩的空间,导致了去年这么大的上涨。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蓝筹股修复之后,未来的空间就完全取决于成长。” 品今资管总经理仇彦英分析称,今年最大的难题是蓝筹股的成长能不能支撑它的空间。

在仇彦英看来,去年从一个风格的角度买蓝筹股其实是不考验研究能力的,而是考验对风格的认同。但是2018年真正考验对公司的分析,看未来的空间在哪里,找到其上涨的空间。

这种逻辑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创,2018年一季度,中小创大涨的逻辑也是基于估值修复的空间,但是当估值修复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开始分化,后期仍然以精选个股为主。

“相比去年,今年大龙头估值提升最快时期可能已经过去,2018年更多的是挣盈利的钱,投资机会需要下沉到更加细分的子行业中去寻找。”前述上海某私募基金经理分析称,具体来看,深港通效应在减弱,而A股加入MSCI从预期到实现,边际效应也在减弱;另一方面估值非常便宜的板块和个股已经大大减少。

寻找确定性板块

那么,2018年投资机会主要从哪些板块去循迹呢?

其实从机构调研路径也可看出一二,《华夏时报》记者通过统计得出,高端制造业、医药、大消费等企业都非常受调研机构的青睐。

不过,有一个大背景值得注意,在多数机构人士看来,2018年通胀和加息是全球都需要关注的点,也是很多投资方向布局的大背景。

“投资方向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来源于消费升级,消费者购买力持续增长且仍有增长潜力,消费升级未来或成很强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也会孕育很多非常好的上市公司,从‘衣(美)、食、住、行、康(健康)、乐(文娱)、教(教育)’七个方向寻找投资机会。消费升级方面,更看好游戏、传媒板块。我更在意两方面变化,一是购买力变化,二是消费习惯变化。”博时基金经理王俊认为。

而前海云溪基金总经理阳勇的投资逻辑则更加集中,“今年我们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向就是消费、医药跟科技股。”前海云溪旗下几只产品2017年表现抢眼,平均收益率高达174.96%,获得私募公司股票策略平均收益率的全国冠军。阳勇认为,消费、医疗整个行业是不受经济影响的,尤其是医药行业,这些股票的特点是不断的创新高。“医药行业主要受到老龄化和新药审批频率的利好,同时医药整个行业受到品牌垄断、资源垄断、专利技术垄断的保护,所以一些龙头公司毛利率非常高,毛利高净利才会高,才有可能成为一大牛股。所以医药行业既是一个消费股又是一个科技股。”

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对医药行业也是非常看好,尤其是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相关的上市公司。

编辑:刘春燕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