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时间的玫瑰
摘要:在基金业,因其充斥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被华尔街称为“男人的俱乐部”。
文/胡金华
投资市场上,男性是绝对的主角,而在基金业,又因其充斥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被华尔街称为“男人的俱乐部”。但是,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内,却有这样一批女性,凭借自己的聪颖、勤奋、耐心和坚持活跃在基金业一线。
10月17日,在上海外滩中心光大保德信基金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女性基金经理王健,一身职业装的她,低调、平实。由她掌管的光大动态优选混合基金自成立以来四年时间里,在大盘持续下跌的周期中,保持着年均6%以上收益,累计收益达到26%。这一业绩在所有混合型基金中,也保持着前二十名的位置。
“投资是一场和时间以及CPI赛跑的较量,短期的投资业绩固然可以看出一个基金经理的实力,但是从更长时间跨度来看,任何投资要始终保持靓丽的业绩,都很难实现,经济发展都有周期性波动,更何况一个投资产品。只有始终坚持平衡投资的原则,才能真正给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带来持续增长的净值,给投资者回报。”王健阐述自己对于投资的理解。
从参谋到“掌舵者”
从2003年进入证券行业担任医药行业研究员,到晋身为出色的基金经理,王健用了整整10年时间。而这10年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两轮大牛和大熊的轮回,但是也就是10年时间,王健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一切。
“我用了6年时间从事医药行业研究,2009年开始担任光大动态优选基金经理,这就像是将自己多年对于一个行业的研究,付诸于实践,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由市场来证明。行业研究员更像是参谋,而掌握决策权的基金经理,就是实战指挥官。如果失败,前者不需要承担责任,而后者就要为自己决策的结果负责,也会承担更多的投资压力。”在谈到10年来身份的转变,王健如是说。
不过,真正能够用以证明的只有业绩。记者查阅光大动态优选基金自2009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发现,其4年累计投资收益率达26%。2013年以来的投资收益为18.56%,近两年来的投资收益为22.78%。
而自今年上证综指从最高点2444点下跌到1849点,跌幅达到近25%,即使从2009年计算,上证综指从最高点3478点下跌到如今2000点左右,跌幅更是超过40%。
在王健看来,公募基金产品的投资收益如果仅仅是为了跑赢大盘,那标准太低了,正如巴菲特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是真正的裸泳者。在牛市里赚钱并不算本事,在熊市中能够给投资者回报才是基金经理的能力所在。A股市场这几年,除了2009年前三季度出现过一波小牛市之外,之后的几年表现几乎让所有的市场投资者失望,而基金如果只和指数比较谁跌得更少,就毫无意义,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正收益和跑赢CPI,或许更可以视作标准。
对于曾经取得的成绩,王健似乎不以为然,而对于过去几年来的市场走势却是了然于心,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国内A股从2007年最高峰6124点到现在,时间跨度已经长达6年,其实并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熊市,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007、2008年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都是比较严峻的挑战,国内宏观经济下滑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2008-2009年A股指数从1664点到3471点,整整上涨了一倍多,国家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阻止了经济进一步下滑的可能,市场资金的充裕推动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上涨;接下来的3年,以2012年股市表现最差,几乎是单边下滑市,但是到了今年,尽管大盘指数整体运行在1800-2200点区间内,个股的表现却相当活跃,只要把握住机会,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总能寻找到投资机会。
“我们的基金是2009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整整4年了,那时候上证综指在3000点左右,成立的时候是由两个人管理,我之前做医药行业研究,另一位基金经理于进杰研究的是煤炭、有色等领域,第一年的收益是在10%左右,第二年开始由我一个人管理,两个人的搭配正好有互补性,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更加平衡,不至于过于激进。”在谈到自身管理的基金时,王健称。
平衡投资的精髓
一如身为女性基金经理的特质,平衡投资已经成为王健所管理的基金的精髓,混合型基金本身就是配置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让混合型基金不至于过分激进,也不至于过分保守。
市场乃至基金投资者所关注的,他们的基金产品在这两年市场的低迷中到底是怎么样投资的?有没有精准把握每一次反弹的机会?从去年底今年初,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崛起,在第一季度的时候,一度将上证指数拉到2400点以上;其后当大盘退潮,创业板开始疯狂上涨行情,如果年初投资者买入创业板的股票,那么到现在赚的将是盆满钵满;接下来下半年上海成立国家级自由贸易区,上海本地股在温和了多年之后,集体飙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资本市场上的机构资金正在摩拳擦掌。
对此,王健也笑言,作为一个基金经理,她和她的投资团队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政策和行情的变化,时刻跟踪市场的动向,有值得把握的机会不会放弃。
“我所管理的基金在股票仓位上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混合型基金所寻求的就是平衡增长,这和个人投资者投资风格是迥异的,即使和私募基金业不同,因为公募基金可操作加仓的余地比较大,所以,相对于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基金的普遍收益都要高。在去年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有的股票型基金会比较激进,而对于市场的热点板块,如果有比较好的加仓机会,我们会参与,如果一些板块已经上涨很高,就不参与。”王健告诉记者。
在谈到以前是否抓住过牛股,王健也表示,每一个基金经理都会选中能够找到涨幅两三倍的股票,但是要时时专注牛股,即使股神巴菲特也不可能做到。
似乎与王健出身医药行业研究员的背景有关,对于接下来市场关注的板块,她更偏向于医药板块,王健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板块,国内的养老产业在发展,国人对于医药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一领域不能放弃,它能够带来的投资回报会比较稳定,而如其它房地产和酿酒中的白酒领域,王健依然持保守的观点。
“铿锵玫瑰”崛起
爱好爬山和读书的王健,并不是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中唯一的女性。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2007年之前,整个市场的女性基金经理总数仅为5人,到了2011年初,国内基金经理人数中女性已经有30多位,占比近15%。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再度上升,女性基金经理的占比已接近20%。
在基金业,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涉足基金业也成为一大亮点。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女性天生温柔平稳,并不能做好资产管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美国的一项研究称,在限定的时间内,女性投资的回报率较男性高出3.5%-4%。从生理角度分析,源于女性更不容易冲动。剑桥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约翰科茨曾在伦敦交易大厅进行实验,因为女性身体中的皮质醇只有男性中的10%,这使得她们更不倾向于做出非理性亢奋,所以交易部门以雇佣更多的女性来作为减少金融浩劫的方法。
对于未来的市场,王健告诉记者,上半年,钢铁、煤炭、有色等与传统经济投资相关的行业跌幅最大,所以如果市场预期在发生变化,资金容易去追逐其中相对的好公司。
“未来市场的机会来自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交集,一是传统产业中归来的真正王者;二是新兴产业大浪淘沙后真正崛起的新蓝筹;三是经典成长性行业中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优质企业。如以棚户区改造为代表的房地产建设是必要的,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是必要的;消费方面除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消费环境之外,还包括培育新的消费点,如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这些属于调结构与稳增长交集的领域是以后国家政策的发力点,这必将映射到股票市场的相关领域,并成为股市取胜的关键。”王健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