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跌停后刘益谦“火速”回购,天茂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地产腾挪迷局待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经历两跌停后,天茂集团(000627.SZ)因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延迟发布于5月5日晚间又发布了让市场意外的停牌和股票回购注销公告;而在5月6日晚间,公司再发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假期后天茂集团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公告引人关注。双报推迟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两跌停后公司股价恰巧落在回购区间,控股股东完成亿元回购注销行为,对于中小股东的利益是否产生影响?这些都有待证监会立案调查结果才能知晓。不过从短期来看,天茂集团复牌的可能性不大。”上海某律师事务所专注上市公司经济案件的资深律师高峰(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连发三份公告
从双报“难产”到股价跌停;从刘益谦“火速”回购到证监会立案,围绕着“影子保险股”天茂集团及实际业务经营者国华人寿之间的财务问题越发扑朔迷离。
针对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通知书,天茂集团在5月6日晚间的公告中表示,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
而在5月5日晚间,天茂集团停牌公告显示,原定于4月29日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公司自公告发布当天起停牌。根据相关要求,若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符合要求的年报,深交所将终止股票上市。
对此,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熊定中分析指出,立案后监管通常会实施例行的现场检查、问询等等,但法律上的影响要看最终是否有处罚落地,核心在于拖延的具体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最终完成披露可能成功补救,如果长期拖延则可能面临退市。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天茂集团或许面临着现金流的严峻挑战。
“从其2024年三季报来看,现金流量表中显示,天茂集团现金流量大幅变动-218.78%,原因为产品到期,满期给付增加。而这或许与国华人寿的业务结构有关,国华人寿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为五年期的储蓄型产品,随着2018、2019年销售高峰期间售出的储蓄型产品集中到期,给付高峰的到来或导致公司现金流面临压力。”上海一位保险精算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
天茂集团2024年三季报显示,国华人寿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赔付支出暴增1619.92%至218.22亿元,流动性压力已经突破警戒线。
“这并非国华人寿一家面临的问题,去年以来,满期兑付高峰的到来,对于中小险企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面对满期兑付高峰,险企需要加强现金流监控和应急管理,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客户支付要求。此外,报行合一政策和一对三放开的落实,也对国华人寿的保费收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银保渠道竞争压力的增大,以银保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国华人寿自去年以来,保费收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天茂集团此前就已经提出,正在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业务价值、降低负债成本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一位熟悉国华人寿的上海保险市场人士受访时透露。
在多位业内人士眼中,由于“报行合一”的影响,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险企受到的冲击更大,不少险企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走高质量银保路线、丰富产品体系、加快服务生态建设、强化渠道基础管理和队伍等一系列策略调整恢复了保费正增长。
然而从一季度保费收入来看,国华人寿的转型之路却并未出现明显起色。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国华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5.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2亿元,降幅23.8%。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5月5日晚间,天茂集团发布股票回购公告,截至2025年4月30日,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36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86%。最高成交价为2.74元/股,最低成交价为2.74元/股,成交总金额为约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公告指出,此次回购的实际使用资金总额、回购价格区间、实施期限等核心要素均与股东大会审议方案保持一致;公司董事、监事及控股股东等关键主体在回购期间未进行股票交易,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回购资金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未对公司财务稳健性产生重大影响。天茂集团此次回购注销完成后,该公司总股本将由49.41亿股缩减至49.04亿股,降幅0.75%。该公司股本结构将同步调整,无限售流通股占比从92.14%微降至92.09%,限售股比例则从7.86%提升至7.91%。
东方财富软件4月30日的龙虎榜单显示,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中信证券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营业部以9999万元的价格在跌停板买入天茂集团股票,彼时市场就猜测是刘益谦“出手”回购自家股票。
投资房产迷局
在过去几年,保险业进军房地产几乎是大中型保险公司的常规举动,诸如养老社区和商业地产,国华人寿亦未能抵挡市场潮流,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天茂集团的双报“难产”是否与国华人寿过度捆绑投资性房产有关,也颇受关注。
记者梳理过去几年国华人寿投资性房产数据显示,2023年,国华人寿投资资产为2668.19亿元,增加了6.67%,投资性房地产则猛增了73.96%,从2022年的112亿元增长到了194.84亿元。
国华人寿在房地产领域狂飙突进,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在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对国华人寿在房地产领域的具体投资额,涉及哪些房地产公司提出了疑问,而公司以天茂集团有披露为由并未正面给予回复。天茂集团2023年的年报也仅仅是披露了投资性房地产总额,对具体信息则语焉不详。
天眼查显示,国华人寿当前控股的子公司中,有14家从事项目开发和养老地产开发业务,项目遍布上海、武汉、宁波、成都、重庆、海南等地。
具体而言,早在2017年,国华人寿曾联手中国金茂以41.24亿元拿下上海北外滩地块,该地块由于进展缓慢,最终烂尾;2020年,国华人寿以11.91亿元从中国金茂手上拿下了项目的全部股份。为了盘活这一项目,国华人寿在2020年向上海坤茂置业有限公司(孙公司)借款13.6亿元;2021年再次向上海坤茂提供总金额不超过18亿元的财务借款,实际发生借款2.06亿元;2023年国华人寿在这一地块上打造的上海国华金融中心落成启用,国华人寿的总部也搬迁至此。上海国华金融中心开发建设等事宜,国华人寿交由宸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宸嘉发展”)进行全过程代建管理。
然而,国华人寿与宸嘉发展关系不仅仅如此。这几年,国华人寿的不少地产项目,都纷纷转给了宸嘉发展。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深圳福晟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当年9月国华人寿旗下的上海霁达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接盘了深圳福晟地产65%股权,不过当年2月,上海霁达就把股权转让给了宸嘉发展;2017年1月,国华人寿子公司武汉平华置业有限公司拿下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地块,打造包括武汉国华金融中心在内的地标性商业集群,由武汉平华置业子公司国升置业开发;2018年,武汉国升置业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晟拜实业有限公司,2021年1月,又变更为宸嘉发展(武汉)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宸嘉发展;2022年,国华人寿投资7亿元建设的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是国华人寿首家旗舰康养社区,代建管理方也是宸嘉发展;国华人寿旗下武汉长江新城康养综合体项目,代建管理方也是宸嘉发展。
“宸嘉发展背后操盘人正是国华人寿董事长刘益谦,宸嘉发展2020年11月才成立,由香港企业宸嘉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0%,董事长为陈佳。在刘益谦的多个投资版图中,陈佳都担任要职,目前陈佳仍然担任长江证券副董事长。陈佳还曾担任国华人寿监事长、人事行政部总经理、投资总监兼资产管理中心不动产投资事业部总经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一面在投资性地产领域不断加码,另外一面作为收藏界大佬,刘益谦近年来不断卖字画进行套现。
此前相关媒体报道显示,早在2023年8月31日,香港苏富比2023年秋拍推出“龙途:刘益谦与王薇伉俪收藏精选”专场,《宝丽特茹丹肖像》《狮子的图像》《裸女与猫》等39件世界级收藏品以7.45亿至10.46亿港元的估价上拍,最终于当年10月5日以5.4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落槌;同年11月,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刘益谦与妻子王薇拿出珍藏的古代书画《春日山水》参与竞拍,经过激烈角逐,该画作以8220万元落槌,总成交价达9453万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