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北京银行走村入镇 “镇域经济”面对面服务“三农”

作者:舟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1 23:56:00

摘要:在走出了资金困境后,张民(化名)所在的这家畜牧公司终于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除了节前签订的合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张民已经接了不下数十个咨询电话,问的都是他们的法国进口牛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舟子 北京报道
    在走出了资金困境后,张民(化名)所在的这家畜牧公司终于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除了节前签订的合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张民已经接了不下数十个咨询电话,问的都是他们的法国进口牛肉。
    作为张民公司主要的养殖牛品种,“利木赞”品牌是法国的进口种牛,这种牛的育肥时间短、饲料摄入量少、出栏率高、肉质好,张民说:“现在起到年末都会是牛肉的销售旺季,而按照目前的订单,年底两位数的增长不成问题。”
    其实,早在2001年,张民的公司就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养殖小区”、“大兴区模范养殖小区”称号,申请并通过了“北京市安全食用农产品”的认证工作。2002年初,又成为北京市重点发展建设的百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
    然而,就在今年5月,这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公司却遭遇了一场艰难的资金困局。
    2013年5月,张民公司刚好需要采购小牛进行育种培育,且采购交易都是以现金交易为主,但此时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共计689万元,包括个人拆借款、采购押金以及项目资金等,同期,企业对外的总负债却为1578万元。这就意味着,一旦不能拆借到款项或获得银行贷款,公司就将面临无法按期培育种牛的危险。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为了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问题,张民开始向各家银行寻求融资贷款帮助,但由于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企业的申请贷款遭到了拒绝。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北京银行及时伸出了援手,利用企业在签约乡镇的优势,向企业介绍“镇域经济”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并帮助该企业争取到了北京某担保公司为其提供的本金担保。
    也正是靠着北京银行为他们成功申请的1000万元贷款,张民的公司及时解决了流动资金的周转难题,并顺利渡过了难关。
    实际上,类似张民的经历在北京银行的贷款案例中早已是数不胜数,多年来,北京银行一直致力于对“三农”金融的大力支持,以创新模式积极打造“镇域金融”的专项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为实现稳增长、保增长的目标做出了新的贡献。
    和张民的畜牧公司一样,位于北京平谷区的北京某乐器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小微企业,今年以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国外订单的增加,公司的运营生产成本也开始出现压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缺钱缺得不行。”
    但由于公司本身规模小、缺乏抵押物,四处申请后,依然是贷款无果。此时,借助北京银行的“荐信贷”,该乐器公司通过推荐人和企业信用作为担保,很快与北京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100万元的贷款迅速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
    其中,乐器公司所采用的“荐信贷”就是北京银行“镇域经济”项目中的专属融资方式。作为积极推动和落实“三农”金融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不懈支持。

“三农”金融 说易行难阻碍多

    就像是提到三农就离不开城镇化,提到城镇化就离不开三农一样,多年来,中国的三农发展一直与城镇化紧密相连。
    35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而2012年时,已经到了52.6%,这就意味着,在过去的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然而,这个数字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来,还不够。2012年起,李克强就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他指出:我国的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仅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今后一二十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来,而这也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
    但要实现这样巨大的变化,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整外,也需要更多各行各业的支持,其中,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无疑是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三农”工作的发展迈入了历史新阶段,我国连续聚焦“三农”,政策导向使“三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确,农村市场快速发展中蕴含的巨大金融服务需求将为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工作挑战。
    但在支持“三农”金融工作中,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瓶颈。
●风险大、成本高
    从“三农”自身来看,风险大、成本高仍是制约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性的根本因素。
    作为弱势产业,农业自古以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强,且我国农业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经营本身就存在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再加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三农”业务风险。
    而商业银行通常乡镇网点少、服务半径大,加之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农”业务量多而小,从而使得“三农”业务办理成本、管理成本和服务成本明显偏高。
●法律市场环境不够完善
    我国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产权不完整,土地、房屋以及相关财产无法进入市场,不能抵押,这是制约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金融的瓶颈。此外,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农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信用管理相对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尚待完善。
●服务模式有待创新
    商业银行目前在产品研发、客户准入、业务审查审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城市业务的标准化流程,这套流程还难以完全满足“三农”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新时期,农村金融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这对新时期 “三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走村入镇 面对面 开展“三农”金融服务

    也正是针对支持“三农”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北京银行积极转变思路,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强产品创新、推动网点建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涉农特色金融产品,走村入镇,面对面切实有效地支持“三农”发展。截至2013年8月末,北京银行北京地区涉农贷款余额达218亿元。
    谈起自己的公司,记者眼前这位看似不善言谈的李然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件白色的衬衫,一条蓝色的牛仔裤,让人很难把他与一家知名的木业公司老总结合起来。
    作为这家创立于2007年、拥有200多个员工的木业公司老板,李然的公司经过多年打拼,可以说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由于在业内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装饰装修理念及科学的管理团队,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研发,拥有一批专业的CAD家具设计师和优秀的质量控制人员,李然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具备稳定可靠的品牌保障。
    也因此,过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业内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通过了多个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其丰富的家具设计、制造、安装经验,也让其先后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装修改造工程,北京金融街丽斯卡尔顿酒店、华茂JW万豪酒店、希尔顿逸林酒店、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等知名酒店的家具制作。
    不过,从2011年开始逐步规范财务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时,公司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截止到2011年底,公司销售收入为1291万元,其中房地产企业的订单占比为17%,李然坦言:“销售收入之所以较2010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受2011年的房地产宏观政策影响,其下游房地产开发客户根据当前形势,放缓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这也对借款人当年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北京银行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企业积极营销,在公司总资产规模和净资产开始稳步增加并符合“荐信贷”的要求后,帮助其获得了300万元的贷款。
    其实,之所以能够信心十足地支持“三农”企业,除了对于企业的信任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于北京银行对创新的不断追求。
●优先信贷支持
    北京银行将涉农作为重点投向领域,从人、财、物各方面向郊区业务倾斜。与北京市农委开展合作共同推出北京银行“5+5”金融行动计划,即为郊区农民办理50万张“富民卡”,发放50亿元小额贷款,支持农民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收致富。
    同时,提出“三建五进一实现”的整体目标,即建立活动宣传平台、政策服务平台、企业对接平台,进园区、农村、协会、社区、单位,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发展。
●加强产品创新
    北京银行在2012年推出了镇域金融服务创新模式——“镇域经济”,针对北京郊区企业推出“荐信贷”、“厂房贷”、“农乐贷”三个中小企业专属产品,主要面向郊区担保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群体,带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同时,针对文化创意镇、工业生产镇、园区建设镇等镇域加强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上的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特色产品的研发和落地。
●完善金融服务设施
    在完善金融服务设施方面,北京银行依托各级政府、乡镇、村委会,将“5+5”流动服务车开进乡镇村,结合现有乡村便利店、自助店或其他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分步骤完成所在区县的自助服务终端安放或其他基础金融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

助力升级 持续推进小微覆盖

    事实上,就像是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就要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在这其中,积极为“三农”金融创新服务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北京银行一直积极深化“三农”金融,为其“输入金融血液”,携手共同发展。
    一方面,北京银行加强授信政策指导,制定农林牧渔业信贷政策,强调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区域、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方式和模式创新,积极加强与涉农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沟通,深化与北京郊区各农业行业协会合作,积极探索批量化农业贷款的营销渠道,促进农业大规模发展。
    在 “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中,北京银行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激发内部活力,并主动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变迁和“三农”客户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并积极引导了“三农”各类的金融需求。
    早在2012年8月,北京银行就通过与乡镇签署《镇域经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性地为镇域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镇域经济总体规划、推动新农村改造进程、全力扶持农户贷款。
    具体来说,北京银行推出面向村镇的专属保本机构理财产品,有效规整政府闲散资金的用途,为村民手里无处可投的资金提供增值渠道;同时,北京银行联手人保财险,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当地保险资金的安全与便捷使用。
    这种创新的“镇域经济”项目一经推出就被称为是“里程碑”式的创新。
    项目自启动以来,北京银行迅速筛选目标对象,经过细致、深入的市场考察与调研后,选取14个在北京郊区有影响力、有带动力、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乡镇,包括以“文化创意产业”著名的怀柔杨宋镇和通州宋庄镇,以园区、开发区、企业集聚著名的顺义南彩镇、房山窦店镇、昌平马池口镇等。镇域经济项目的广泛性、专属性和独特性,使北京银行真正做到了走进基层。
    北京银行的客户经理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企业新需求,探讨合作新空间,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展银企合作关系。
    正是这种真诚的服务态度及专业的服务方案打动了企业负责人,并获得他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