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凭什么稳妥连任
摘要:默克尔继续执政的可能性很大。这个胜利不代表她在国内的执政纪录受到认可,而是德国人原谅她对国内事务没有清晰的思路,因为她的执政正值非常时期。
一幅巨大的双手出现在柏林火车站外一栋建筑的外墙上,旁边没有任何评论的语句。在它的不远处,可清晰地看到德国议会与政府大楼。海报中这个数字化处理的左右手指相互撑起的菱形手势能一眼辨认出属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她要在9月22日的大选中争取连任。“默克尔菱形”已经成为一种符号。
有人曾问她这个手势的意义,她以一贯卸除心防的口吻和不动声色的表情回答称,她做这个姿势的时候正在想办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番回答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她确实拥有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是量子化学)。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怎么摆放这双手,她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抵,这碰巧形成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对称并让肩膀端起,改善了姿势。
这个菱形让整张海报引人注目。可是,它所彰显的也正是这幅海报所缺乏的。上面唯一的字体是角落里的字母缩写“CDU”,它代表“基督教民主联盟”,是默克尔领导的中右政党,聚拢着基督教徒、保守派和信奉自由市场的自由派。政党和纲领,而不是个人,才应该在德国议会选举中扮演领导角色。但这次,对于CDU来说,默克尔本人成了纲领。
这份纲领的内容是什么?在德国之外,默克尔首先被等同为应对欧元危机的一种特别立场,即认为危机只能通过对之前过度挥霍的政府实施“紧缩”——也就是令其削减预算得到解决;更广泛的经济改革也是必要之举,这样才能令整个欧元区恢复竞争力。
德国人的看法却有不同。对于上一次竞选中的承诺,默克尔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做到。例如,德国政府没有简化税收体系,只为特殊利益提供了一些优惠,也没有实施大的改革。默克尔所做的最大胆的国内政策改变,主要是在2011年日本发生核泄漏后决定放弃核能,转而采用反对党早已支持的政策。
出于性情,默克尔总是努力将政治进程放缓,将问题独立分解,并在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分别观察并测试每一种解决方案,像一个科学家。她在每一次解决欧元危机的布鲁塞尔峰会上都这样做。在全世界看来,这是一个教条的普鲁士人逼迫其他人遵守纪律,而在德国人看来,则是他们的总理对危机国家和法国一次次做出谨慎且最小可能的让步。德国的纳税人们感到默克尔在保护他们,即使他们知道德国可能即将作出更多妥协。拉尔夫·伯尔曼将这种让德国人逐渐适应新现实、并知道得准备迎接更多现实的能力,看做是默克尔独特的天分。
这次选举默克尔的最大对手——社会民主党(SPD)主席佩尔·施泰因布吕克一直是她的模仿者。“一个好基础是欧洲获得坚实根基的先决条件,女士们先生们。”当他说这种话时,总是能博得满堂喝彩,因为它听起来真的很像默克尔。但是,施泰因布吕克将自己树立为与默克尔相反的说话直来直去的人,可他的直言快语常常引发过失。有一次他声称自己不会买低于5欧元的灰皮诺酒时,引发不少人对以蓝领利益为核心的SPD的不满。
默克尔与施泰因布吕克之间表面的竞选打斗,有相当一部分其实不过是“歌舞伎”表演。事实上,他们彼此了解并尊重对方。默克尔在其第一届任期(2005年-2009年)领导着由CDU和SPD共同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施泰因布吕克当时担任默克尔政府的财政部长。他们合作得很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两人还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德国的储民保证他们在银行的存款是安全的。
而对SPD和另一大反对党——绿党来说,与CDU竞争有一个问题:出于表现一种可敬的责任感,他们过去在每一步救助欧元的投票中都与默克尔站在一起。特别是绿党,他们甚至希望加快援助并对“欧洲债券”持开放态度,但这两者都被默克尔否决。绿党主席于尔根·特里廷说,一开始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本可能会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但默克尔“总是拖延,结果最终还是得按我们所说的去做”。但在大多数德国人眼中,这番话听起来不过是挑刺儿。
更令特里廷烦恼的是,各党派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在选民眼中已变得模糊。在绿党进入德国议会30年里的大部分时间,该党的标志性诉求就是对核能说“不了,谢谢”。但现在,日本核泄漏令一向支持核能的默克尔态度发生了其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转变,她决定逐渐关停现有核能设施,这个决策也得到了其他主要政党的一致支持。这意味着默克尔将整个主题中和。特里廷现在只能就一些操作细节争执一番,而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正面攻击默克尔了。
这只是被称作“默基雅维利主义”(“默克尔”与“马基雅维利”两词的结合)模式的一部分。一小步一小步地,默克尔机巧地让CDU向左移动,并从她的中左对手那里偷取一个又一个政策。几十年来,CDU一直拥护征兵制度,但默克尔上台后废除了征兵草案,一如左派所愿;当SPD和绿党承诺引入最低工资制度时,默克尔很快也提出了相似的想法(尽管跨地区与行业的工资下限规定更灵活);今年年初,老年人贫困成为议题,她承诺为年迈的母亲们提供更多养老金;夏天,左派呼吁控制房租,她也表示支持。在重大议题上,默克尔只有一项与左派的主张坚决不同——后者想加税,而她不想。
目前,CDU是德国最大的政党,在多数民调中拥有约40%的支持率。尽管它在议会中无法获得绝对多数,但大多数联盟形式都对默克尔有利。一个可能性是CDU继续与其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和自由民主党(FDP)组成联合,维持目前的盟友关系。另一个可能性是CDU和SPD“大联合”,就像在默克尔第一任期中那样,这种组合能扩大多数席位,但也会令国内政治变得复杂。施泰因布吕克已经表示不会再为这样的联合政府服务,但这个表态本身不会阻断交易。
第三个选择是与绿党结盟。这个可能性较低,因为后者此时在加税等议题上比SPD更左。但是,绿党中存在温和派,特别是位于德国西南部的绿党人士。并且,该党在6个州分享权力,并曾与SPD组成过执政联盟,他们现在渴望再次回到联邦政府。
相比之下,施泰因布吕克曾表示唯一愿意接受的“SPD-绿党”联合,却几乎没有机会赢得绝对多数席位。因此对于默克尔来说,唯一剩下的风险就是所有左派政党组成联合,包括名为“左翼党”的党派。但是,左翼党在德国的主流政治中地位较低,因为其根源为东德共产主义政党且以离开或解散北约为目标。施泰因布吕克不希望参与这样一个“红-红-绿”联合,但党内其他人士可能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加入。
默克尔因此继续执政的可能性很大。这个胜利不代表她在国内的执政纪录受到认可,因为这个纪录十分混乱。相反,这表示德国人原谅她对国内事务没有清晰的思路,因为她的执政正值非常时期。全球金融危机始于她的第一任期,并在她的第二任期波及到欧元区。危机管理相较于国内改革更加优先。
如果默克尔有思路,那会是让欧元区和整个欧盟变强。“我经历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垮台,我不想看到欧盟也落在后面。”她曾经说。她的顾问相信,1989年的创伤影响了她对今天欧元区的看法。默克尔经常举出这个数据:欧洲拥有世界7%的人口、25%的产出和50%的福利支出。这是她在以自己的方式警告,现状过不了多久就会难以负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兰晓萌 编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