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罗伟广:荣辱四年

作者:曹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16 23:25:00

摘要:罗伟广,2009年的私募冠军,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伟广:荣辱四年

文/曹丹
    8月14日下午3点,广州市合景国际金融广场16楼,罗伟广正在忙着见客户,他的办公室正对珠江,台风“尤特”即将来袭,此刻江面却显得平静异常。罗伟广应该算那种见过“大风浪”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公司搬过来的两年半,也是倒霉的两年半。”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私募明星往往昙花一现,罗伟广似乎也不例外,经历2009年的辉煌、2010年的平稳、2011年的下滑、2012年的全线溃败,再到2013年上半年的好转,罗伟广的私募生涯可谓跌宕起伏,颇具戏剧性。回顾过去几年煎熬的时光,罗伟广并不认为选股方法有错误,“我没有死掉,还活着。” 罗伟广笑言,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操作模式。不过此时的罗伟广,已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PE行业。2010年他偶然进军PE小试牛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认为,同样的操作模式能比二级市场赚更多的钱,更适合自己。
重回前十
    罗伟广,2009年的私募冠军,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一战成名之后,新价值2010年在产品发行上迅速扩张。令人遗憾的是,业绩的增长并没有跟上资金规模,于2012年全面崩溃。
    “我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能亏了钱就埋怨我,你可以不投资。”罗伟广心里满是委屈,客户对他的投资理念不认可而又投资对他来说是种伤害。“好的时候这样,坏的时候也就这样,没什么不敢讲的。”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华夏时报》记者感受到罗伟广的率性以及直言不讳。  
    “你说我咸鱼翻身,我现在还在水深火热中。”面对2013年业绩有所好转,罗伟广如是说,“业绩好的时候我买对了风格,这些组合还在我的股票池里,我重新去买而已。当初有什么办法,大家要去剁,等到现在肯定也赚钱。”
    2013年上半年,罗伟广成功逆袭,新价值旗下产品表现格外抢眼,在28只阳光私募产品中,有27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其中20只收益率超10%。此外,新价值15期以39.94%的总回报,位列非结构化私募产品排行榜第7名。这也是罗伟广引以为豪的地方,“新价值15期代表了我以前的水平,高风险高收益。完全放开由我操作,组合也是我自己选的,但还是不敢满仓。”
    罗伟广在股市可谓最具戏剧性的人物,在2009年跻身中国最牛私募,紧接着几年跌得太惨。当罗伟广回忆起那段跌宕起伏的经历,一再强调,“我犯了一个错,错在经营策略上,我的选股能力没有问题。”
    罗伟广多次表示自己的投资风格很另类,但是不会改变。“看好了就集中买入,拿两三年没问题。只要是这种风格在市场是赚钱的,我只注重结果,不管过程。过去两年,我就死在过程上。不然,现在净值也会一块多。”
    目前,罗伟广已经撤离创业板,继续看好新兴行业,重仓的主要是消费股。他坚持选择中小市值又有高收益的股票,且保持中长期投资的策略。
    不过,罗伟广现在翻身的方法却让其在2012年全面崩溃。集中性投资中小盘股的方法在成名之后失灵,这也让罗伟广一下跌入深渊。
都是“贪大”惹的祸
    “2012年是最惨的一年,问题很大,是垫底的水平。客户等了一年多,不耐烦,有一波儿大范围的赎回。”罗伟广感慨。随后,面对记者“当时有没有睡不着觉”的提问,罗伟广以“你就关心这种八卦的问题,我没事儿”一笑而过。
    罗伟广现在口中说没事,但在过去一年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客户、渠道、团队等。
    新价值有的产品赎回率达到70%,也不断有客户上门闹事。“整个一年,我就忙着卖股票和处理客户赎回的事情。”罗伟广直言。
    在罗伟广看来,现在的新价值没有体现自己的水平,并不是自己的决策,净值倒数几名的产品仓位受到渠道等方面的严格限制,“后期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允许你加仓才能加仓,”罗伟广很无奈。
    除了产品遭到客户赎回,罗伟广的团队也遭到打击和解散。2010年新价值的投研团队有19个人,后来不得不裁员,在2013年好的时候又陆续招了一些人,现在10个人。
    对于罗伟广提及的经营失误,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罗伟广2009年摘得私募冠军的头衔后,新价值近八成的产品在2010年集中发行,资金规模最高时达到50亿元。在成名之后,罗伟广迅速扩张。
    毫无疑问的是,不同级别资金对操作手法、心理素质、控制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规模太大了,我没有能力去把握好这么多短期的资金。”罗伟广说,唯一能改的是他的经营策略,总会有人捧场,不认同的客户就别来。
    “当时我也苦恼,渠道找上门来要发行产品。我觉得也没事,那么多资金,还是押中一批个股,只不过是仓位上有所差异。”罗伟广称在爱施德股价从12元跌到4元的时候,组合彻底受到连累,彻底被毁。
    罗伟广对于自己曾经成为最差私募毫无忌讳,“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我们当时已经做得很差了,但是没有清盘。”
    和罗伟广有多次接触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认为,罗伟广的投资能力还可以,这么多年下来,还很坚持,只是前面几年规模太大了,没适应过来,今年表现还是很不错。
    彭晓武分析,私募明星大起大落是正常的现象。每年的冠军都不一样,说明一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不足以考察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规模大了,以前的一套模式就不适用了,每个私募都有这样的瓶颈,所以需要整个投研跟上去。但是罗伟广一直坚持自己那一套。
“我非常适合做PE”
    从一个小散户成为基金经理,罗伟广还是满意的,但是经不起二级市场波动的折腾,反而在一级市场找回了不少自信。
    目前,新价值除去赎回部分,资金规模在15亿元左右,而罗伟广主导的另外一家PE机构规模与其相当。
    “现在也没资金找上门来,我也不用操心这些事。”在罗伟广全线溃败后,新价值已经停止发行产品,也没有渠道找上门来。
   “阳光私募有50亿的时候,PE这边才1亿。现在差不多都十来亿了。”罗伟广对于自己在PE行业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
    “在二级市场的时候,一看有波动,就有人赎回,把我的组合全部搞乱了。而一级市场不一样,LP的钱跟你一起绑定,不能中途撤资,投完之后只能一起熬着。”罗伟广说。
    据了解,罗伟广早在2010年底在深圳成立了一家PE机构,开始股权投资,早期资金规模有1亿。讲起这段经历,罗伟广非常激动,“我非常适合做PE。”
    罗伟广认为自己在PE行业是成功的,募集的十来亿资金,投了20多个项目。2009年投的一个项目已在创业板成功IPO,回报高达9倍,还有项目在排队上市。
    罗伟广的思路非常简单,用二级市场的思维来做一级市场,“先选行业,再选公司。”
   “很多阳光私募一二级市场都做,我自己看好德豪润达,还开了LED厂。我不想在二级市场折腾短线,很累。做PE、实业这块是赚很多钱的。”罗伟广说,“先做精准调研,然后再投。”
    “同样的思路,同样的理念,在一级市场却做得很好。”罗伟广感慨在二级市场没人愿意跟他一起守这么长的时间,才功亏一篑 
    罗伟广在2009年辉煌之后,2010年在PE行业崭露头角,不过当时放的精力并不多,只在上市公司调研的时候发现了好的项目就投。按照罗伟广的逻辑,以后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PE上,因为同样的方法能赚更多的钱,更适合自己。

罗伟广

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经历14年。1995年进入证券投资领域,2000年至2007年于安信证券(广东证券)研究和自营部门任职。2007年10月起,担任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2009年其私募收益率达到192.57%,名列全国阳光私募年度榜冠军,不过之后,新价值业绩大跌,2012年新价值数只产品排名垫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