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演“太囧”
摘要:中国银行间市场出现今年来罕见的“资金荒”。这让各家商业银行忙不迭。
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出现今年来罕见的“资金荒”。这让各家商业银行忙不迭。它们一面迫不得已勒紧放贷的裤腰带,一面加大力度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们兜售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再一面还得提高注意力,伺候黄金衍生品,对冲仓位风险。看起来比演一部《泰囧》还要忙。
银行间市场出现“资金荒”
“资金荒”正在发酵。距离季末不足一周,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节节攀升。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7%之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创造了历史新高。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
据Wind数据统计,在6月17日至6月23日的一周时间里,共有75家银行合计发行了723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52%。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分别发行83款、82款、65款,分列前三位。在已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的723款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59%,环比上涨0.24个百分点。从产品收益率看,预期收益率在3-5%的产品有518款,占比71.25%;预期收益率在5-8%的产品有140款,占比19.26%;未公布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有26款。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上周曾发布报告称,本月末的最后10天,中国银行业将有超过1.5万亿的理财产品到期,银行间持续的流动性紧张使得银行在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的能力受到制约。惠誉指出,大批的理财产品偿付到期势将加剧资金紧张情况,给银行间市场利率施加进一步上涨流动性的紧张,以及到期产品的偿付压力,令银行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抢钱。
业内人士指出,依照央行目前的政策预期,银行“资金荒”或要等到七月中旬之后。
四大行新增信贷数据“急刹车”
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5月份的信贷投放出现反常性低迷。截至5月底,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2080 亿元,其中工行和建行维持了一贯稳健的投放态势,新增人民币贷款均在700亿元以上,农行为520亿元,而刚刚换帅的中行新增仅150 亿元,其信贷投放力度甚至低于股份制银行。
而四大行的人民币存款在5月经历了前三周的流出后,最后一周强劲回流,预计当月新增存款会超过4000亿。Wind 及申银万国等机构均预测5月的总体信贷将会
在7000亿人民币左右。
上市公司抢购理财产品
随着季末临近,揽储压力陡增,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亦愈发走高,从上周最高收益率不过6.1%已涨至6.8%。据透露,某城商行一款挂钩Shibor的稳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接近8%。受此影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受此吸引,扎堆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据统计,仅6月24日晚就有包括金螳螂、富安娜、汉王科技、天虹商场、华东重机等1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拟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决定。
上市公司正在迅速成为银行金主,各家银行为能分羮理财产品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如贷款优惠、提成、额外服务等。Wind 统计,今年以来,有194家公司拟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超过亿元共计金额超800亿元。
跟外资行玩“对冲”
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兴起“左右互搏”。近期,法兴银行就同时推出了看涨型和看跌型的两款黄金理财产品。目前,相对保守的区间累计型以及“看跌型”产品占市场主流。国内市场上挂钩黄金理财产品的类型,基本都采用触发型的结构,即金价的表现达到或未达到某个预先设定点位,就可获得最佳收益率。
某商业银行曾同时发行两款黄金理财产品,分别为看涨型和看跌型。5月23日产品到期时,看跌型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为5%,客户购买5 万元理财产品可获得收益205元;而看涨型产品收益率只有0.5%,相同投资本金只能获得20.5元的收益。可见,一旦投资者押错方向,投资收益将大幅缩水。可无论投资者的收益如何,年化0.3% 的销售费用银行都会照收不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