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症”患者:辉煌与毁灭
摘要:“瓦格纳症”,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瓦格纳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变的心理性疾病。
1876年8月19日,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纽伦堡涌来许多人,是要去拜罗伊特参加国家音乐家瓦格纳的愚人节。而尼采却这样说:“我们的天空万里无云,没有瓦格纳的音乐,我的青春简直无法忍受。”两相比较,同样有趣。
在当世,有一种“瓦格纳症”,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瓦格纳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变的心理性疾病。主要患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和政治家,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尼采、希特勒等。病理原因迄今尚未明了。
路德维希二世患“瓦格纳症”起因是12岁时读到瓦格纳的论著《未来艺术品》。
1864年,经过长期流亡,瓦格纳负债累累,身心俱疲,这时贵人出现,他就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不仅替瓦格纳还债,还以国宾礼待,先后为其支出25万马克。
路德维希二世染上“瓦格纳症”的临床表现是从此性格忧郁,不问朝政,终身未娶,废寝忘食地沉迷于瓦格纳的歌剧、中世纪传说和骑士童话中,热衷修建各种瓦格纳歌剧场景里描述的城堡宫殿;与未婚妻苏菲娅公主相处时谈论的唯一话题就是瓦格纳,而且彼此还穿着歌剧《罗恩格林》中男女主角的服饰、手持宝剑,后来因为忙于看瓦格纳歌剧排练和监督城堡施工而取消婚约。
1869年,青年尼采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他登门拜谒瓦格纳,并成为大师的门徒,此后3年间,他造访瓦格纳有23次之多。1872年,尼采发表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全书到处洋溢着对瓦格纳的赞美之词,还因为瓦格纳的缘故,他刻意修改了第20-25章。在此,他试图把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与瓦格纳的音乐精神有机地联系起来。
后来,尼采与瓦格纳决裂,在大师“异常强烈的刺激”下完成一部又一部哲学论著,如《偶像的黄昏》、《人性,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在早期著作中,瓦格纳几乎被作为一个神灵或超人歌颂,但在其后的著作中,瓦格纳又成为一个“颓废者”,一条从腐败世界里溜回来的“机灵的响尾蛇”。
12岁的希特勒第一次听到瓦格纳歌剧时,就被他迷住了。之后,他一直梦想着有生之年访拜罗伊特瓦格纳音乐节。
希特勒把《尼伯龙根的指环》看和听了140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听过34遍,而且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剧中的主要旋律他都能够用口哨吹出来;他同时能把《纽伦堡的名歌手》的第二幕所有歌词从头到尾背出来、唱出来。
1936年,希特勒成为国家领导人后极力推崇瓦格纳的音乐,以至于每逢纳粹党大会召开或群众集会上,都少不了演奏《众神的黄昏》片段。他还和瓦格纳儿媳温妮·威廉斯成为秘密情人。
1945年4月12日,在盟军的飞机轰炸声中,在苏联红军隆隆的大炮声中,柏林交响乐团为希特勒又一次演奏了《众神的黄昏》里“齐格弗里德丧礼进行曲”。在歌剧里,英雄伴侣齐格弗里德和布琳希德双双投入熊熊大火,由此走向永生。4月30日下午,希特勒和爱娃双双自杀,临死时听的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情殉”一曲。
瓦格纳反犹和希特勒对瓦格纳的推崇成为瓦格纳的“政治污点”,这也是以色列一直不上演瓦格纳歌剧的原因所在。
在当世,有一种“瓦格纳症”,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瓦格纳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突变的心理性疾病。主要患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和政治家,如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尼采、希特勒等。病理原因迄今尚未明了。
路德维希二世患“瓦格纳症”起因是12岁时读到瓦格纳的论著《未来艺术品》。
1864年,经过长期流亡,瓦格纳负债累累,身心俱疲,这时贵人出现,他就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不仅替瓦格纳还债,还以国宾礼待,先后为其支出25万马克。
路德维希二世染上“瓦格纳症”的临床表现是从此性格忧郁,不问朝政,终身未娶,废寝忘食地沉迷于瓦格纳的歌剧、中世纪传说和骑士童话中,热衷修建各种瓦格纳歌剧场景里描述的城堡宫殿;与未婚妻苏菲娅公主相处时谈论的唯一话题就是瓦格纳,而且彼此还穿着歌剧《罗恩格林》中男女主角的服饰、手持宝剑,后来因为忙于看瓦格纳歌剧排练和监督城堡施工而取消婚约。
1869年,青年尼采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语言学教授,他登门拜谒瓦格纳,并成为大师的门徒,此后3年间,他造访瓦格纳有23次之多。1872年,尼采发表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全书到处洋溢着对瓦格纳的赞美之词,还因为瓦格纳的缘故,他刻意修改了第20-25章。在此,他试图把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与瓦格纳的音乐精神有机地联系起来。
后来,尼采与瓦格纳决裂,在大师“异常强烈的刺激”下完成一部又一部哲学论著,如《偶像的黄昏》、《人性,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在早期著作中,瓦格纳几乎被作为一个神灵或超人歌颂,但在其后的著作中,瓦格纳又成为一个“颓废者”,一条从腐败世界里溜回来的“机灵的响尾蛇”。
12岁的希特勒第一次听到瓦格纳歌剧时,就被他迷住了。之后,他一直梦想着有生之年访拜罗伊特瓦格纳音乐节。
希特勒把《尼伯龙根的指环》看和听了140遍,《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听过34遍,而且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感受,剧中的主要旋律他都能够用口哨吹出来;他同时能把《纽伦堡的名歌手》的第二幕所有歌词从头到尾背出来、唱出来。
1936年,希特勒成为国家领导人后极力推崇瓦格纳的音乐,以至于每逢纳粹党大会召开或群众集会上,都少不了演奏《众神的黄昏》片段。他还和瓦格纳儿媳温妮·威廉斯成为秘密情人。
1945年4月12日,在盟军的飞机轰炸声中,在苏联红军隆隆的大炮声中,柏林交响乐团为希特勒又一次演奏了《众神的黄昏》里“齐格弗里德丧礼进行曲”。在歌剧里,英雄伴侣齐格弗里德和布琳希德双双投入熊熊大火,由此走向永生。4月30日下午,希特勒和爱娃双双自杀,临死时听的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情殉”一曲。
瓦格纳反犹和希特勒对瓦格纳的推崇成为瓦格纳的“政治污点”,这也是以色列一直不上演瓦格纳歌剧的原因所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