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全面推行中国本土化战略
自动驾驶技术的大热使得首创者谷歌名噪一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公司,其在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得博世站在了无人驾驶发展的推手位置上。无疑,这为博世赚足了眼球。
伴随着博世中国2013年发展计划的发布,其本土化战略也开始步入到更深广的阶段。
自动驾驶
近日,博世对外宣布,2014年,第一代博世交通拥堵辅助系统将进入量产。未来,博世还将对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应用于更高时速和更复杂的驾驶条件,并将其投入高速公路试验,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目前,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已能够跟随前车,自动调节车距与车速。该系统在车道探测摄像头和电子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支持下,与电子稳定程序ESP?相结合,构成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
除了ESP和电子转向,博世还全面提供辅助驾驶所需的传感器,实时监测驾驶员和车辆周围的各种交通情况。根据车型配置的功能,前部探测可以由一个雷达传感器加单目摄像头,亦或一个立体摄像头来实现。例如博世提供高性能的长距离雷达传感器(LRR3)能够探测车辆前方最远250米、角度为30度的扇形区域;将在2013年量产的全新中距离雷达传感器则覆盖45度、160米的范围,该款雷达专为大批量市场设计,规模效应会大幅降低成本。
“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某个零部件,而在于系统解决方案。”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汽车业务负责人徐大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的实现是长期课程,博世短期、中期的汽车智能化项目实现,正在构成无人驾驶的基?础。博世研发的理念包括简单化和成本降低。瑞世轲说:“如果产品和应用做得非常复杂,消费者不会接受。”从成本来讲,不是所有的汽车生产商都会投身传感器及零部件的开发,博世的通过大规模推广降低研发成本。
新能源的魅力
2013年1月1日,博世将旗下业务重组为四大领域,新增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部门。2012年该业务部门相关下属业务单元创造共计50亿欧元的收入。同时,博世将通过创新的产品、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及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等方式,实现业绩的增长。在德国举行的博世集团2013年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博士表示:“博世集团多元化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这个广泛互联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当谈及未来时,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表示,看好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这一点可以在上海国际车展博世的表现得到印证。围绕“引领未来驾乘科技”的主题,博世展出一系化清洁经济、安全舒适的汽车技术解决方案,涵盖旗下汽油系统、柴油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起动机和发电机、汽车电子、汽车多媒体、电子驱动、汽车售后市场等众多业务领域。
陈玉东透露,博世很早就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国产化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博世集团在中国以前‘三电(电池、电控、电机)’都做。2012年,我们对于蓄电池的策略有些变化,解散了和三星的合资公司。但电机、电控,还是联合电子(这家公司是博世和中联汽车电子的合资企业,双方股比为51:49)在做,苏州有我们的团队做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制动系统。目前电机和动力电子产品在下属企业国产化了。去年10月,我们为新能源车做的系统已经投放市场,该产品是联合电子生产的。”
除此之外,博世将加大对环境保护、能效提高与安全领域的投资。分析人士表示,在现代建筑的电力供应、能源管理与隔热技术方面,存在广阔的能效改善前景及潜在商业机会。
深入本土化
“博世在持续推进本土化的过程中始终注重长远布局,创新和人才是博世在华长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陈玉东表示,博世的本土化从多个层面深度推进。
博世对研发领域进行投入使得其本土研发能力显著提高。2012年博世中国成功注册126个本土专利,较2011年增加75%。截至2013年初,博世中国雇员增加11%至34,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增长16%,达到3,200人。
本报记者获悉,2012年的多项措施,博世还将在2013年继续推行,其中包括加强本土管理决策权、提高本地产品附加值、扩大本地采购比例、增强产品本土市场导向以及持续加大本地研发投入。2012年启动的削减固定成本、限制资本支出与公司收购等措施也将在2013年延续。
此外,博世为进一步提高本土决策能力,在汽车技术、能源与建筑技术的多个在华业务单元任命中国籍最高管理人员。在区域市场,博世深化“西部战略”,设立了博世通讯中心成都站,帮助中国地区客户优化业务流程,并提供综合性技术支持;博世底盘控制系统在成都的新工厂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博世电动工具、博世包装技术新工厂则预计将于2014年竣工。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放缓,但博世集团在中国的汽车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博世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瑞世轲表示:“中国是博世第二大海外市场,过去十年在中国实现了25%的年复合增长率。”
随着博世深化本土化、提高本土灵活性战略的执行,相信博世会在中国走的更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