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广汽 中兴进军轿车领域
摘要:5月16日,宜昌市政府、广汽集团和中兴汽车在宜昌签署了中兴汽车宜昌汽车基地项目合作协议。
实习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中兴没有轿车资质,也不打算申请轿车资质。”5月16日,宜昌市政府、广汽集团和中兴汽车在宜昌签署了中兴汽车宜昌汽车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在此之前,中兴汽车董事长肖伟明确回应了中兴将向广汽“借”轿车资质的传闻。
按照三方当日签署的协议,中兴宜昌基地最终将形成45万辆整车的年生产能力。虽然没有透露除首款AUV都市之舟以外的后续车型,但在4月份上海车展中兴展台上亮相的轿车,仍表明了中兴进入轿车领域的强烈信号。事实上,中兴的轿车资源正是被广汽收入旗下,却又弃之不用的原长丰CP2项目。只不过,按照双方的约定,中兴只负责基于CP2项目生产的轿车的海外出口,而国内市场,则由广汽方面负责。
复活CP2
从广汽长丰(600991.SH,目前已退市)到广汽乘用车,再到中兴汽车,CP2项目历经坎坷。
广汽长丰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CP2自主品牌轿车投资项目自2006年公司股东大会通过后启动,项目预计总投资12.3亿元。截至2011年上半年,长丰方面在CP2项目上共投入5.8亿元,并计划该项目轿车产品于2011年内上市销售。在2009年的上海车展上,CP2项目曾以Acuman概念车的身份亮相,为一款预计售价10万元左右的A级车。
然而,事情并未如长丰方面所愿。2011年3月起,随着广汽集团吸收合并长丰集团持有的广汽长丰股份,长丰集团逐渐完全退出了广汽长丰,而CP2轿车也因重组未能在2011年上海车展如期上市。
据了解,CP2“退隐”后曾划归于广汽乘用车。但是,广汽乘用车并未基于CP2平台打造新车型。“广汽乘用车的GA3平台就是A级车平台,并且广汽吉奥将上市的轿车也来自这个平台。”虽然没有正面提及CP2项目,但从广汽乘用车内部人士的回答不难看出,广汽乘用车已有自己的A级车平台,不再需要其他同级车平台。
但自2009年5月广汽集团展开对长丰方面的资产重组后,广汽集团已先后为此付出了超过20亿元的真金白银(2009年5月,广汽以10亿元收购长丰29%的股份;2011年6月,长丰集团行使现金选择权,广汽方面获现金14.48亿元)。面对如此高昂的代价,广汽方面不可能把CP2项目束之高阁,但如何盘活这一冗余资产,成为摆在广汽高层面前现实的问题。
中兴介入
去年12月18日,广汽集团、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中兴汽车和宜昌市政府在宜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广汽、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中兴汽车合作三方将在整车开发、零部件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际业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然而,这一涉及四方的战略合作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则是中兴对CP2项目的渴求。
自主品牌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曾造出全国第一辆自主知识产权皮卡的中兴汽车却因受困于体制桎梏,并经历了投资人撤资、原股东破产等困扰,一度陷入发展低谷。直到2009年,中兴汽车才丢掉历史包袱走上正轨。
2010年11月,中兴汽车南下湖北,在宜昌市投建产能为20万辆的生产基地,计划投产内部代号为C11的SUV车型。但中兴的胃口绝不仅限于此,发展轿车,成为中兴摆脱被市场边缘化的必然选择。
不过,摆在肖伟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中兴并不具备轿车生产资质;而若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其难度又仿如上青天。此时,被广汽视为鸡肋的CP2项目“恰到时机”浮出了水面。
对于中兴与广汽的合作,业界多认为是广汽把CP2项目整体出售给中兴以盘活资产,并将进一步“帮助”中兴获得轿车生产资质(或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或重新申请)。对于这一猜测,肖伟的回复颇为明确,中兴的CP2轿车将于今年年底在海外市场上市,未来在国内的上市并不由中兴汽车负责,“因为中兴没有轿车资质,也不打算申请轿车资质。”
肖伟的这一表态透露了复活后的CP2项目未来的发展路径——中兴主外,广汽主内。
“中兴在华北和中部的战略位置,以及较为优秀的海外市场表现,都可以作为广汽在市场布局上的有益补充。”在汽车分析师封士明看来,中兴与广汽的合作各取所需、互利互惠。
新模式之忧
若真如此,这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全新模式。但对于中兴来说,轿车事业只发展海外市场,如何规避成本压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便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目前海外几个国家都在做认证工作,中兴的战略市场是澳大利亚,产品已开始进行右舵车的开发。”肖伟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中兴CP2轿车在海外上市前期准备阶段的进度,但对出口规模和如何规避成本压力,肖伟则惜字如金——“刚开始策划”。
对于中兴“放弃大道走两厢”的模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中兴因没有轿车资质而选择海外上市这种方式是可行的。无论是以整车出口还是以SKD出口,在国内政策环境中都不会有问题。但落到实处,至少要保证在单一国家有几万辆的出口,才可能产生规模效应。小批量出口的成本太高,大批量出口又涉及到市场是否接受。”
按照中兴的计划,被其视为战略市场的澳大利亚近年市场准入标准也逐渐严苛。除澳大利亚现有的ADR认证(有关排放标准和安全与澳洲设计规则的强制法规)及碰撞试验外,澳洲还针对汽车安全出台包括对加装ESC(电子稳定控制装置)等新规定。并且,澳大利亚汽车排放标准也在逐年提升。据了解,除了目前在通行的欧Ⅳ标准,澳大利亚正在拟议进一步削减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的新标准。
不仅如此,海外市场的变化和风险程度也高于国内市场。“举个例子,奇瑞在巴西市场是中国企业中发展最好的,但今年2月份曾下滑超过八成。”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海外市场不可控因素较多,将一个品牌初期全部押在海外市场,一次性投资很大,一旦市场打不开,面临风险时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
布局华中市场、绕开轿车项目准入门槛盘活了冗余资产CP2,并借此拓展了海外市场,这貌似一石三鸟的新合作模式真的能取得三赢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