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观致差异化生存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5-10 23:26:00

摘要:从两个月前的日内瓦车展全球首秀,到本届上海车展国内首发,观致3周围如织的人流证明了这一点。
实习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中国不再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公司,但却需要一个特别的汽车公司。”一位老一辈汽车人曾说。也正因如此,作为中国第一家整车企业与非整车企业合资,并由顶尖国际化高管团队运作筹备的观致汽车,得到了业界几乎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两个月前的日内瓦车展全球首秀,到本届上海车展国内首发,观致3周围如织的人流证明了这一点。而从国际、国内两次亮相后,外界对观致近乎“一边倒”的极力赞誉,在为这个新团队注入动力的同时,也是无形中的另一种压力。
    独特的视角,差异化的模式,不一样的观致在公众的厚望中如何保持绵延不绝的生命力?这是透过盛赞背后更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首秀国内
    细心的人会发现,观致独具匠心地将自己在上海车展的展台设计成一张自然铺就的白纸卷轴台面。而观致首款车的亮相也大为不同,既没有酷炫的灯光,也没有震耳欲聋的音乐,有的只是随着观致汽车董事长郭谦与观致汽车副董事长石清仁手中幕布落地后,静静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这款以欧洲新车评价(NCAP)五星标准进行设计和研发的观致3。
    “产品做好是关键。”对于观致,郭谦不厌其烦地强调这句话。想必,本届上海车展上这般简约的亮相也是基于郭谦希望观致重视产品、突出产品的根本出发点。从台下公众的掌声和开展后观致展台摩肩擦踵的人群中可以看到,观致3的国内首发赢得了高分。
    不仅如此,经过团队三年的筹备,观致的产品规划、产能建设和战略制定也开始逐步完善。
    产品方面,观致首款新车观致3将于年内在国内和欧洲市场同步上市。观致计划未来每6-12个月,将推出一款新的车型。“观致3轿车之后,接下来我们将推出两厢掀背车、SUV跨界车以及一款混合动力SUV等。目前已有五款车型正在设计中。”观致汽车市场及销售部执行总监卫思梵表示。
    在产品规划扩张的驱动力下,观致汽车落定的常熟工厂产能也需逐步提升。常熟工厂总监吴斌介绍,观致一期量产目标是每年15万辆,现有工厂最大产能可达到30万辆。“在过去的12个月期间,常熟工厂职员人数从35人增长到了800人。目前,工厂已为整车量产做好充足的准备。”
    网络渠道方面,观致预计在今年年底在26个省市、75个城市设立115家经销店。石清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观致目前的经销商已经签约80家左右。“从整个国内经销商的布局来看,我们第一阶段会在中国的北部和东部建立经销网络,然后慢慢向西部发展。”
模式隐忧
    观致展台一张白纸的设计,也暗喻观致从零开始。
    更确切地说,应当是观致品牌的从零开始。在观致全新商业模式的国际化核心管理层中,随着清一色来自世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顶尖人才加入,他们所直接掌握的尖端的技术和前沿的理念也随之深入观致体系,而这一部分,甚至应当说是世界级大型汽车企业的精华。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关注观致,并不是因为它的产品怎样,而是更想知道这样一个庞大的重量级团队聚合在一起,会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有资深汽车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但是,这样的国际化管理团队的全新模式有优势也有风险。“核心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从前团队分支的主心骨,每个人的特点、文化理念、能力都各有不同,全部归集到一个公司中,沟通、协作和战略脚步上都需要更多更难的磨合。”上述分析师表示。
    一位接近观致的内部人士透露,观致整体的组建方式多为“环环相扣”的引入机制,即高层找中层,中层找底层,多为以团队为单位的成批次引入。这一消息在郭谦此前与媒体的对话中也得以印证。“我们这里有很多技术熟练的工人,也有一些是从其他汽车企业过来的。我问过人力资源部,有个车间里面的100人中有90人是从外面汽车企业的一个车间里整体挖过来的。”
    在观致未来发展中,核心团队一旦在磨合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团队的不稳定性,而“环环相扣”的用人模式,也将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隐忧。
    但是,作为一个从零开始的品牌、一个全新的运营模式,郭谦的考虑似乎也很明确,“25个国家的精英会聚一堂不是在赌博,而是大家真是要去干一番事业,而且是有可能成功的一项事业。”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这项事业成功的可能性,是观致接下来必须要深思的事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